姚乐: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变革|V课堂第9期

1月21日,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总群迎来第9期“智造+V课堂”。本次“智造+V课堂”邀请了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任——姚乐老师,给大家奉上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变革”的精彩培训。

我们提供的服务有:做网站、网站设计、微信公众号开发、网站优化、网站认证、科尔沁左翼ssl等。为上千余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网站和推广的问题。提供周到的售前咨询和贴心的售后服务,是有科学管理、有技术的科尔沁左翼网站制作公司

嘉宾介绍

北京大学CIO班教务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姚乐

如下是分享实录: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一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个主题,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变革,我今天就这个主题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也是抛砖引玉,观点不成熟,供大家参考。

我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为什么要转型,第二个转型成什么样,第三个就是如何做好转型,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认识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Why, What, How。主要谈一下我的看法,很多观点也不成熟,希望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第一个方面,先讲一下为什么要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呢?我从三个层面来看,一个从国际视野来看,一个从中国视野来看,还有一个从企业视野来看,从国际视野来看,旧的产业体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过剩事实上是一个全球性的,我们早就看到了欧洲很多国家出现了危机,中国这几年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另外一个方面,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现在催生一个新的产业体系,一方面传统产业过剩,另一方面新的技术信息又在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体系。可以说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经济危机与产业革命同时酝酿。另一方面,是经济危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各方面的产能过剩。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间一个新的产业革命正在酝酿,这两者是同时在发生的,其实经济危机也为新的产业革命提供了条件,如果传统的产业做得很好,其实新的产业革命一般也发展没有那么顺利或者很难,正因为传统的产业面临着危机,新的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同时新的产业革命也让大家看到了新的趋势,也使大家对传统的产业更加悲观,因此危机进一步加剧,所以这是同步的过程。

从中国的视野来看,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优化产业的结构,和实现创新驱动,成为经济新的常态,我们的经济不再是那么高速增长了,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都是过剩了,我们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要实现效益的增长,有效率的增长。

还有一个要实现创新的驱动,因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可以说是大大得益于加入WTO、全球化,我们基本上是拿来主义,国外好的东西,东西,我们很快就拿过来,使中国快速发展。这是过去的方式。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拿的也拿得差不多了,拿不来的也很难再拿来了,由于种种出口限制等等。中国下一步发展更多要靠自己创新的驱动,所以这些成了新常态。

那么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中国智造2025、智慧城市,这些都开始成了国家的战略,一方面是新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是新的要素和新的方向成为国家战略,比如现在创新创业同步在推进,传统企业要转型升级,也给创业创新提供了机会。

就企业的视野来看,我们企业现在大家都面临着要化解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或者主要的挑战。比如说有一千吨的产能,市场只能消耗一百吨,九百吨的怎么消耗,这些都成了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环境就是互联网正在重塑这个企业的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就是互联网在重新变革企业的管理模式,甚至这个企业组织方式在发生变化,比如Uber、滴滴拼车这样的。这些汽车不属于任何一个企业,但是它们已经在参与社会资源的提供,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我们很多的商业模式由于互联网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互联网在重新分配这个社会的资源。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对称,由于沟通的实时,我们很多的组织模式不像过去传统企业那样把大家组织到一起变成一个公司,或者到一个固定的地方,现在互联网正在重新组织资源,以一种新的企业方式进行运作,很多新的模式在不断产生。包括回家吃饭APP等,我们也不到传统的餐馆吃饭了,周边的人在家做好了,就送过来了,等等。

总的来讲,向互联网转型才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从企业视野来看,必须得向互联网转型。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到底转型成什么样子?这个话题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话题,对未来来讲我们只能说去畅想,特别是对具体的企业来讲要具体分析,我主要谈一些大的方面,就是说我们看看变革的方向,也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因为这个问题是必须要去考虑的。

首先我们看互联网它是这次变革转型主要因素,互联网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力,一个因素在驱动我们整个社会的变革,从过去我们看未来,甚至十年二十年都是这样。

我们看最早的互联网是把内容放到网上,那个时候大家更多认为互联网是个媒体,到web1.0的时候,互联网把一些商务的东西放上去了,在上面可以买卖东西了,可以交易了。到web2.0的时候,互联网开始把人连接上去了,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把人实时连接上去了,人实时在上面沟通、交流、买东西。说到web3.0的时候,互联网还要把物进一步连接进去,那么一个个物体的东西可能要加上传感、加上芯片,它们越来越智能化,它们也要连到互联网上,连的目的是更精准地做决策,做自动化……

制造业如何被互联网改变?工业4.0实际上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把整个工业革命分了四次,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蒸汽机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的使用,带来大规模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机械制造,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大规模制造,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电子工业革命,各种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基于互联网的革命,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跟实体世界交互、连接、反馈,这样构建一个他们说的CPS网络物理系统。

按照工业4.0的说法,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CPS平台,这个平台实际上是三种网的组合和交互,一个是物联网,一个服联网,一个人联网,物联网是把物的东西连接起来,物联的感知通过互联网的交互,还有一个是服务的联网,就是我们各种应用软件那种服务,都进行服务化,去中心化,一切互联。还有人联网,把人的连接,这三种连接交织在一起,构成未来一个智能生态系统。

CPS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它实际上要把一个虚拟的空间跟一个物理空间完美对接起来,当然这是个理想,物理空间发生的东西,我们通过感知,通过物联的感知,我们能够把它采集,数据到了这个虚拟的空间,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反馈到物理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间,人和物可以交互,物和物之间可以交互,服务和服务之间可以交互,人跟服务也可以交互,在这个里面是一种虚拟空间跟实体空间广泛交互、智能决策、反馈控制等等这样一个状态。

基于这样的网络连接,工业4.0总结了互联网+制造未来是这样三种集成,一种是水平集成,一种是端到端的集成,一种是垂直集成。这三种集成各是什么呢?水平集成就是把你的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你自己,和你下游的客户,这些都要连接起来,无论人之间的连接,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服务之间的连接,都要连接起来,这样可以做到自动的交互,可以自动的决策,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端到端的连接,主要是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一直到最后的服务,这个就是端到端的连接,这里包括数据的分享等等。

还有一个集成就是垂直集成,指的是从最底层物理的设备到上层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再到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ERP等等,再到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就这些就是个垂直的,从最底层到最上层之间,他们也是要集成的。所有这些集成都是通过网络技术的集成,是基于一种开放的方式,这种集成实际上是会造成一种智能的工厂、车间或者生产的环境,造成这样一种理念,就是通过广泛的集成,基于网络的纵向、横向各个纬度的集成达到这样的结果。

在这个里边互联网的连接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为什么第四次革命同样是互联网革命,是互联网在制造领域里面的一个革命。比如说我们在车间里面生产设备,我们通过给设备装上传感器,装上自动控制的芯片,设备就智能化,这种智能生产线组成智能的车间,智能车间组成智能的工厂,设备跟产品之间也要进行互联,一个产品跟设备之间也要对话,产品也有芯片,也有传感,它可以告诉设备我是谁,我应该怎么被组装,我应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被组装,所以设备和产品之间也是通过互联来对话。

除了设备和产品之间,还有虚拟跟现实的互联,就是虚拟空间跟现实空间之间,物理层面产生的数据反馈到虚拟空间,虚拟空间通过模拟,通过这种建模分析,通过大数据的决策,再反馈到物理的空间等等,这样实现虚拟和现实之间也是通过互联来对话。经过这一切互联,我们人、物、数据、程序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通过互联网的连接,通过连接之后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从而创造一个个智能决策的领域,所以这种工业4.0也好,智能制造也好,互联网+也好,实际上是一个类似的概念。

刚才说了制造业,我们再谈服务业,医疗卫生行业或者健康行业。这个行业也是一个要被互联网改变非常巨大的行业,我们看现在已经出现了的一些医疗、健康的APP,什么丁香园、挂号网、春雨医生、阿里健康等等,这些APP都在帮助你挂号,帮助你做一些健康咨询,像阿里健康还想网上卖药等等。当然现在整个移动医疗的APP还没有渗透到整个诊疗环节里面去。

那么医疗机构内部也有很多APP,据说有2000多个,包括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办公,机构内部也在变革,所以两股力量,一股不是搞医疗卫生的进入到这个行业内。

那么未来的医疗会怎样被互联网改变?大数据在这里面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点,由于互联网的连接,我们很多数据可以采集,可以时时传递,所以一个人相关的健康数据还有很多很多的维度,这些数据包括基因的数据,诊断的数据,家庭健康历史的数据,身份的数据,还有一些关于相关的这种天气的数据等等等等,这些数据今后可能是在改变这些医疗卫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改变这个医疗的行业。

举个例子,比如说像癌症,现在大家每个人都是谈癌色变,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做什么?有很多维度关于一个人的健康,他的职业、饮食的习惯、基因数据、住在哪里、地区、天气等等。如果这么多维度的数据都能做关联分析、相关分析的时候,那么关于一个人的健康的预测就会变得越准。为什么呢?就是说一个疾病到底跟什么相关?那个东西是很难通过逻辑分析找到具体的原因,可能很多跟他的饮食习惯,跟他的历史,跟他的基因,可能有关系。这就是大数据魅力所在,它通过成千上万维度的数据分析,可能给一个人,比如你这个人,你的习惯,你的基因信息,你的各种相关数据,可能告诉你,你可能得什么癌的风险很高了,给你提示,甚至可以给你做一些预测,给你做一些建议,你不要吃什么,或者不要干什么。而这些东西是过去我们通过医生很难做得到的,因为医生其实看病某种程度上通过他的脑子里大数据,通过过去那么多病例记在他的大脑里面做的分析,但是他数据的存储量和分析的能力是远远不可能像我们现在的机器这样的处理能力和存储量,特别是通过这么多维度的分析。

我个人认为,大数据今后可能会改变医疗卫生这个行业,有人说今后的医生会失业,可能医疗卫生领域很反对这些话,那倒不一定,医生不一定失业,但是未来的医生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看病。有可能给我们看病的是一个机器,医生可能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我相信未来基于大数据机器医生一定比我们现在最高明的医生还要高明,因为它是从这么多维度数据里面,通过建模分析去做的一个病人画像,用画像去判断他得的是什么病,或者可能得什么病,最重要是他告诉你你可能得什么病的风险有多高,所以这都是改变未来医疗卫生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在改变这些行业。

刚才说了制造和医疗,我们再谈一个大领域,就是智慧城市——城市的运营。城市的运营也要互联网转型,我们说互联网+城市的运营,为什么说互联网也会改变这个城市的运营呢?平时我们说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是有这样一个背景,因为现在我们的城市有很多问题,比如以部门为中心,条块分割,分散管控,反应迟钝,盲目决策。那么由于技术的进步,比如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技术的运用,它可能会使我们未来的城市真正变成以公众为中心,而不像现在,城市的部门都是以职能部门为中心,今后要真正以公众为中心,以市民为中心,对他来讲就是一个政府,我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甚至智能决策的服务,因为政府掌握了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相关的很多维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和信息是可以为老百姓提供非常好的服务,让这个人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便捷。

在这方面,智慧城市也是大家普遍看好的,现在也上升到国家战略了,智慧城市实际上也是未来要通过互联网去变革我们很多服务的模式,比如老百姓拿着手机APP可以去办什么事,甚至办了一件事在下一件事都是智能地推送给我们,而不是一个一个去找部门办事,等等,这都是未来变革的方向。

这里我简单谈一下未来的智慧城市的架构。比如说底层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中心提供计算、存储、网络这种资源服务,还有全面的感知,物联感知,上面我们有统一的云服务的平台或者大数据的平台,再往上是数据层面,我们通过开放数据,实现人民为人民服务,不像我们现在很多打着为人民服务,实际上人民是被服务,真正数据的开放,可以为老百姓、企业、商家做很多很多服务的内容。比如说哪里有厕所,哪个餐馆被罚过,哪里有加油站,这些数据政府都是掌握的,开放出来可以大大提供老百姓的便利。还有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智能决策提供相应的服务,因为我们说了今后我们城市围绕一个一个服务的对象,我们在保护公民隐私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一个城市里面与人相关的,与企业相关的那么多维度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当然也可以做一些管控的东西,比如发现一些犯罪分子,发现一些偷税漏税的情况,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的。最上面是应用,这种是以人为本移动化的应用,先用互联网连接,人随时随地的享受。还有包括跟一个城市特点相关的应用。总体来讲,就是说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为城市运营会带来非常大的变革。

上面我主要谈的是转型是什么样,谈了大概的愿景,谈了三个领域,或者三个大的行业,具体到哪个企业是要具体去做分析的,接下来我就要讲怎么做转型,这个跟一个企业是具体相关的,这里面我主要介绍一些方法性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个参考和借鉴的作用,这些方法也不一定那么成熟,但是希望能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转型有没有方法?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招数,有些人不看方法,瞎猫碰死耗子也有对的,有人讲究方法也有做不好的,但是我想掌握系统性的方法,至少对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对我们认清问题,对我们去科学做一些事情还是非常有作用的,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一个方法就是企业架构的方法。我这里说的企业不是我们中国所说的企业,它实际上包括政府部门,它是指具有共同使命的组织单元,可以是公司,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个分支机构。

企业架构的核心内容一般有这些东西:一个是架构的愿景,就是从架构的视角来看未来是什么愿景,再就是业务架构,再就是应用架构,还有数据架构,还有技术架构,还有架构治理,一般来讲有这六个方面核心的内容。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我总结实际上就是这三大方面的作用,第一个就是处理业务跟IT之间的关系:我的业务是什么,IT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业务变了,IT怎么办?IT变了,业务怎么办?还有当前跟长远的关系:我现在是什么样,我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现在和未来之间怎么过渡,这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还有处理部分跟整体的关系:我做的这个项目或者这个部门跟整个企业是什么关系。

企业架构在国际上形成了很多框架,也有很多的方法,很多咨询机构也有自己的方法。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TOGAF这个方法,TOGAF第九版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个内容非常多,认证培训是好几天的,我大致介绍一下这六方面是什么东西,第一个是架构的开发方法,开发架构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流程、步骤。第二个部分是架构内容的框架,就是说在那样的开发方法里开发的内容长什么样,业务怎么表示。还有一个是参考模型,主要有两个参考模型,一个是技术参考模型,一个是集成信息基础设施参考模型,两个参考模型是最基本的,一个就是关于技术架构的,还有一个是关于信息架构的。第四个部分是ADM的指南与技巧,ADM就是架构开发方法的意思,架构开发方法里面有十个轮子,这些步骤里面具体用到哪些指南和技巧,有四个指南十个技巧。第五个部分是企业连续系列,连续系列就是把整个架构做了一个分类,从一个最基础的一直到企业特定的分个四个层级,叫基础架构、共同系统架构、行业架构和组织特定架构,四个层级的划分非常科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架构思维。最后一个就是架构能力框架,就是你要开发架构,做架构这件事情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人、流程、工具这些能力。

接下来我主要介绍ADM用于转型的方法,因为它是TOGAF的核心,我给大家讲一下跟我们互联网转型,或者怎么用这个方法做互联网转型。其实不管是互联网的转型,还是上一个什么样的系统也好,TOGAF这套方法其实都是一个通用性的,也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下面看一下。

比如说它从最早的预备阶段,它的重点是什么?是要识别转型的利益相关者和驱动力,利益相关者就是做这件事情转型谁是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干系人,谁是支持者,谁出钱,我们要看它的驱动力,为什么要转型,它对转型这件事情为什么那么迫切,我们要分析,这个非常关键,这是首先要去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和驱动力。

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和它的驱动力之后,就到了做架构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架构愿景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要分析转型后的架构的愿景,也就是转型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它就是个很高阶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图、用文字的东西描述未来,所以这方面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在全球500强的企业做过调查,调查他们企业架构的模式,出了本书叫做《企业架构作为战略》,里面提到了四种模式,用了一个加核心图的方式来表示,他认为这个核心图,企业的高管人员一定要就它达成一致,因为它反应了这个业务运营模式,所以这个架构愿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考虑未来变成什么样,如果这个问题不想,或者很模糊,那么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后面所做的事情,所以架构愿景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我们做转型的时候,很多动手去做,请什么队伍来,去开发去,我们一定要知道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和实践相关的这些人,要分析他们的诉求和他们的驱动力,我们有一种方法叫业务情景法,就是要设想比如在未来转型,比如钢铁企业转型做电商,做电商之后会是什么样愿景呢?是不是人拿着手机就可以下单,就可以支付,这个现不现实,后端怎么支持,这都是我们要去考虑的。

有了架构愿景之后,我们再来分别考虑分层架构的设计,包括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和技术架构,就是(BCD)这个阶段。那么业务架构,因为针对不同的转型项目、要求,可能做架构的细节力度都不一样,有的可能是作为业务运营的模式来分析,哪些业务的优先级重要,还有一个要分析业务流程或者业务功能,为开发做准备,有的实际就是做这个业务,针对大的机构是做梳理做分类,避免大家搞重复的开发,重复做一些事情,或者说同样一个事情大家做得交叉的话,怎么做好合作和共享。

信息系统架构,一般包括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为什么把这两个合在一起叫信息系统架构呢?在其他很多架构里面是把它们分开的,因为它们是有步骤的,到底先做数据架构还是先做应用架构,在实际的过程中间没有一定之规的,没有逻辑顺序的,有的可能先做数据架构,有的可能先做应用架构,一般来讲对于一个新开发的系统,没有历史遗留包袱的可能先做数据架构,对已经有很多的系统要做整合的,可能先要做应用架构再做数据架构,因为大家根据应用的情况再来看数据怎么做整合。

再就是技术的架构,除了这些应用和数据,技术应该是如何支持的,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技术架构都涉及到基线的架构和目标的架构,一般到底先做基线的架构还是先做目标架构呢?这里面一般也有这样区别,就是对于一个转型的项目,比如像互联网转型,因为转成什么样,它是迭代式的往前走,你需要确定方向。这个时候呢我们需要通过迭代把未来进行描述,这个时候呢我们需要目标架构优先,要重点定义好未来的目标架构是什么,对于一个整合的项目,比如并购了,两个企业合并,可能是基线架构优先,我们分析现状这个架构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怎么来整合。

到了E阶段呢,是要识别转型的解决方案,因为前面有目标架构、基线架构,DCB都做了,直接可以做差距分析,就是说业务要达到未来那种状态,或者我的技术架构要达到云计算、大数据,这里面的差距是什么,针对业务上,移动APP就可以下单,可以去干什么,这个差距肯定要开发一个移动APP,把中间环节去掉了,我是不是还要自建仓储,所有通过这些分析,差距分析,通过能力的比较,会得出一些解决方案,我们可能要做哪些事情去弥补这些差距。

那么F阶段,就是在E阶段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制定实施的计划,就是说这些事情都要做,那哪个先做,哪个后做,要有逻辑顺序,我们要根据条件做优先级的排序。这个阶段就是要对转型进行治理,就是说前面我们通过对这个转型,比如说做电商也好,要转型,转型之后通过ABCDEF,到了F阶段,这些东西出来以后,不是为了做架构设计做架构设计,不是为了做这些东西做这些东西,我做的目的是要对项目进行治理,是要指导,这里面的治理一般要保持两个一致性。要么项目符合架构,要不架构符合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两个一致性,要么就是我的架构没有问题,那么项目不符合架构,项目要做变更,要么我们发现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当时考虑的不周全,或者等等,我们需要走架构变更管理,走到下一个阶段,所以是通过维护这两个一致性保证大家做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架构所起到的作用。

ADM是一个迭代式的开发方法,比如说做到业务架构的时候发现架构愿景定的有问题,我可能变更我的架构愿景,有可能做到技术架构的时候发现业务架构,我们发现技术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可能要把业务架构做调整,所以整个过程中间是迭代式的,所以转型,大家可以从这样一种思维,我觉得思维方式很重要,就是哪怕我不完全按照这种方法做这么细的架构的开发,但是至少这种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刚开始你要识别利益相关者,谁要做这个事情,谁是最主要的驱动,是支持者,我们一定要很重视。

再就是架构的愿景,未来应该做成什么样,这个东西我们需要不断的迭代,这个东西要不断的描述清楚,我们后面才可能。

下面我用几个事例给大家讲一下,这里面有一个架构愿景,实际上是一个智慧城市的示例,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张图,一般是图配文字的描述。从底下我们从物联感知层面来讲,是分散建设,集中共享,对于统一的应用大平台,包括三个平台,统一的网络平台,大数据平台,统一的云服务平台,这是要统一建设。对于各个领域的应用,要统筹管理,分散来建设,面向不同对象的服务,比如公务员要有统一的门户,个人或者企业工作有个统一的门户,这个时候我服务的对象不是说到一个个系统找事,而是事找人,通过APP手机推送过来。

关于架构愿景方面我们一定要考虑新一代IT可能给我们的企业带来的变革机会。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说互联网转型,互联网背后的支撑技术就是“云大移物”,我们说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的支撑技术就是“云大移物”,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都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这些技术在支撑我们带来了很多业务变革的机会,包括我们IT自身变革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张图来看,就是业务的变革机会是什么,就是业务的互联网化,比如我们通过众包的模式,我们可能不需要企业养这么多人,我们可能通过外部,利用外部创新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去做,电子商务这个也是大势所趋,因为人都在线上了。业务的变革机会里面还有像做O2O,线上线下的结合,还有做自媒体的营销,我们不再靠主流的媒体了,通过网络自媒体一个事件营销。还有个性化定制,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领域,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我们通过互联网,让我们的客户,让我们消费者能够参与定制,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业务变革的机会。

对于技术来讲,我们IT其实也在被变革,这两个是同步的过程,我们的技术,我们的IT也在被互联网,也就是我们传统的IOE的这种IT,为什么现在传统IT企业下滑得很厉害,是因为这个结构变了,传统的IT正在出现一种结构性的变化,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比如网络平台下这种APP的模式,还有网络规模的IT,特别是指互联网化,要多少能力有多少能力的,可以弹性扩展的,水平扩展的,不像过去只能纵向扩展。还有敏捷开发、快速迭代,这也是我们基于大平台方面的特点,在上面不再做大系统,现在是做微服务,快速迭代。这些是IT变革的机会。

前面讲的都是关于架构愿景方面的,包括新IT可能给我们架构愿景带来的变化,这是我觉得非常关键的,做转型的企业,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要去考虑实际上是技术推动这个社会的变革,互联网带来的变革转型,你们就要分析互联网的这些技术,它怎么在改变我们业务,它怎么在改变我们IT自身,如果你还是守着传统的IT,也没有什么出路。

业务架构方面,这个是一个智慧城市领域的,这个实际上仿了美国做的一个东西,对于一个城市复杂的业务体系怎么做它的业务架构,不可能梳理到每个业务的功能,它的目的是要管控项目,所以主要是做分类,分类之后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做分析这些项目,比如每一个项目你到底支持了什么业务线,这样的话能发现合作共享的机会,作为整个城市来讲主要起这样的作用,它既不像一个机构,一个机构的业务或者某个项目里的架构可能考虑确切业务的流程或者功能,这只是一个示例,给大家参考一下。

业务架构这里有一个示例,是一个智慧城市领域的,这个业务架构里面主要也是做应用的分类,就是这么多领域里面都要放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分了五大领域,当然这个大的应用里还有细分的应用,这是最高阶层的一张图,这个应用的划分实际上应用构件的管理,开发的,避免重复建设,都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对共享平台的建设,把一些共性的东西抽到平台层,具体这些应用的功能在应用层面。

还有一个是数据架构,数据架构用的是大数据的一张图,这里主要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分析,包括一些利用、访问等等。大数据我再补充说一下,其实我们说的大数据,它并不是把我们传统小数据这种方式全面否定了,大数据要处理的这些东西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首先数据量确实足够大,你需要这种方式来处理它,一般来讲我们是在小数据时代讲究的是业务驱动的数据共享,在小数据时代大家讲数据共享。大数据讲究的是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就是我能把这部分数据收集起来,把过去无法收集的无法处理的,我能够收集存储了,能够处理了,我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很多创新,包括用户的画像,个性化的推荐等等,所以这两个层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甚至有一些东西是有交叉。

技术架构这个事例也是用智慧城市里面一张最高层的图,就是三大基础工程,智慧城市来讲要提供的基础技术就是共享的,包括物联感知的,还有云计算中心,还有大数据中心,这只是个简单的示例。

技术架构里面,重点要考虑新的IT应用问题。我在《互联网+时代转型》这本书里面,在序言里面其实重点谈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四个怎么用的问题。我大致也说一下,对云计算来讲,我觉得公有云是大势所趋,虽然这个临界点还没有到来,特别是IaaS层,像这种应该已经是越来越标准化,它讲究的是规模经济,拼的就是成本,因为一般的小公司没有必要维护小的机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会变成可能是混合云的模式,从长远来讲公有云是大势所趋。建私有云的话,Openstack和Docker这样的开源技术应该是主要的选择。

大数据技术方面,我觉得大家重点考虑两个层面,一个就是大数据的存储,一个就是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三个层面,分析应该是跟具体的领域相关,那个一般需要相关的业务人员参与。从技术角度来讲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我们就要考虑像HDFS, Hbase, Ceph, Cassandra, MongoDB这些开源技术进行大数据的存储,所以这些东西可以帮我们做好数据的存储,我们不需要昂贵的存储设备了。还有一个就是做大数据的分析计算,特别是一些用于批处理的Mapreduce,还有内存实时计算Spark,还有流计算Storm,这些开源技术,这种处理数据的效率和方式是过去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对大量的数据,多维度数据的处理。

移动互联网里面,我觉得重点要考虑前端的移动APP和后端的分布式的微服务相结合,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微服务,未来的这种服务,这种应用越来越微服务。因为微服务之后可以放在一个容器里面,可以快速启动,随着前端变化量的增大,可以快速启动容器,所以整个前后端未来都会移动化,形成未来新的体系架构。

举个例子,我们的员工出去吃饭都不需要开发票了,如果一个餐馆经过它的系统不跟我互联,我都没法就餐,只有互联它的数据才能回来,我住旅馆都不需要付钱,打车、拼车,全都是在移动APP上面去点就搞定了,这个东西不会遥远,很快就会到来,所以今后一切互联,你不知道你要跟谁互联,一切都是去中心化,为什么要联?连是因为要数据,要了数据就能管控,互联网里面要的数据就是我能做智能决策,做风险控制,做预测,所以移动APP连接的人互联会大大解决人的负担,所以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它对我们整个应用改变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才刚刚开始。

物联网要考虑的主要就是把我们物理硬件,加上芯片、加上传感,这样把它变成智能的硬件,怎么变成智能的硬件,这个也是跟我们大数据云计算是相关的,它可以传感了,我们可以感知它了,它的状态、它的温度,它的各种行为数据,它的数据这些东西可以反馈回来,回来之后就可以通过建模,通过分析,甚至做预测,做自动反馈决策,预警等等等等,所以变得非常智能化,特别是跟人移动APP的连接,人可以控制物理的东西。所以说像智能制造、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很多都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我们都要考虑,当然这是理想化,物的连接,因为传感和芯片的成本没有足够低,所以这个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方向来讲是没有问题的。

技术架构要考虑新IT方面,我再引用杨部长的一句话,他曾经用五个新对这个新IT做过总结,我觉得非常精辟,这也是他在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荐联盟成立大会上说的五个新,新体系、新能力、新模式、新格局、新阶段,就是信息技术正在形成新的体系结构,这个新的体系结构使我们正在形成新的能力,这种新的能力正在导致新的应用模式,所以我们看很多业务模式在变,IT的模式在变,业务的模式也在变,创新的模式在导致新的竞争格局,所以我们看到什么传统的IT企业下滑,我们也看到传统企业很多格局被改变,前面四个新一起导致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叫新阶段,所以这五个新总结得非常精辟。

最后我还是两点建议:一个互联网业务转型,一个是互联网技术架构的转型。这两者大家都要考虑,互联网业务的转型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和互联网的模式,重新思考本行业的商业模式,找到颠覆转型或者升级的机会,我今天没有给大家讲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我之前讲过一次,今天没有讲这些,但我觉得这个是大家要去研究要去考虑的,什么是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模式,特别是找到本行业商业模式,哪些是要被颠覆的机会,被颠覆的机会不是每个行业都有,还有转型的机会或者升级的机会,转型可能是转了做别的,升级主要是做智能化。

还有一个是互联网的技术架构方面,建议大家要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些新一代IT构建低成本、高可用、易扩展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也就是说大家做互联网转型,你们一定要考虑新的技术架构,你如果还是基于传统的IT做,你的互联网转型很难去做。所以大家一定要考虑,而且这些基本上都是开源技术为主,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可以用公有云,像移动互联网现在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消费级APP这些泡沫,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廉价的人才,实际上每一次泡沫都是有作用的,每一次泡沫培养了一批新的人,用资本的钱培养了一批新的人,这些人再回流到传统企业去,是我们互联网+,是我们互联网转型非常重要的人才,因为我们移动互联网这种新的架构模式里面,微服务、微应用的开发,解决一个个碎片化的问题,这个里面有大量的文章可做,物联网在这些具体的领域里面,要找到这个转型的痛点和兴奋点,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所以这个里面过去有什么痛点,或者我能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兴奋点。

网页标题:姚乐: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变革|V课堂第9期
本文来源:http://www.csdahua.cn/qtweb/news24/74274.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快上网,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快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