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再思考(一):“关系”才是重点

◎Web 2.0 与媒体无关,也不是内容出版的生意

让客户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来自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我们立志把好的技术通过有效、简单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将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客户在信息化领域值得信任、有价值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有:主机域名、网页空间、营销软件、网站建设、安平网站维护、网站推广。

早期从发展Blog发家的Web 2.0 经营者,以及晚近加入此一市场的新兴业者,分别对Web 2.0 的精神有著不同迷思,前者是仍然陷入1.0 的泥淖中,后者则是强调用户参与跟分享过了头。

首先,Web 2.0 不是媒体,然而很多Blog网站经营者仍然在做「内容出版」(Content Publishing)的生意。传统新闻网站靠编辑来做出版,现在则是把内容供应的任务丢给众多写Blog的人。

举例:博客中国可以说是中国Blog的先行者,但是经营多年还是离不开「找人来写专栏」的模式。用户在上面所进行的行为,就是内容浏览,网站依然是以「内容」为核心的呈现型态,与1.0 没甚么差距。

Web 2.0 不就是由用户参与提供内容的草根媒体吗?怎么说跟内容无关?笔者感觉:1.0 的内容是「以内容浏览为目的」,而Web 2.0 的内容则是「以关系建立为目的」,内容只是用来建立关系的工具罢了。

简言之,1.0 时代的商品是「信息」,所有发展都围绕在「如何处理信息爆炸」,不论新闻网站还是搜索引擎。而Web 2.0 时代的商品则是「关系」,议题是「如何处理关系不足」及「如何处理关系爆炸」。

更简单说,Web 2.0 的商品只有一个,就是「人」。1.0 时代,我们需要内容专家来帮我的经营早期的网络公司;Web 2.0 时代,我们需要的则是社会学家,指引我们如何引导人们在虚拟社会中互动。

◎任何人,都有「被发现」的需求

1999年,笔者任职的网络公司找来图书馆系毕业的人,专司搜索引擎分类;找来报纸杂志的编辑,专司内容频道;由于那个时代完全专注在信息处理的议题上,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专才。

Web 2.0 时代,网站服务的终极目标,将会围绕在「如何展现一个人」这件事情上。谈到人,我们无可避免要谈到人的需求。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级,由基本到高阶分别是:

1)生理的需求;2)安全的需求;3)被接纳的需求,或爱与归属的需求;4)自尊的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前两者笔者将之简单的称为「存在的需求」,而后两者笔者称为「社交的需求」。

将上述层级转换到互联网,会发现Blog甚至网络相簿等服务,仅满足存在的需求。换言之,网民书写Blog及上传相片的行为,不应该被视为「个人出版」,而应被视为「嘿!我在这里!」的一种宣告。

网民需要在网络上有个地方宣告自己的存在,那里是她的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休憩的地方。那个地方要能安全的存放她所有的一切,她在上面的一切痕迹,包含相簿,日记,留言,都是存在的证明。

问题来了,绝大部份写Blog的人在网络上都是孤独的存在著。他们的 Blog少有人光顾,每个月拜访者仅数人。一个不断发出「嘿!我在这里!」讯息的人,在长久没被发现的情况下,注定要孤独的老去。

◎Web 2.0 下一阶段:关系的建立与管理

许多Blog服务经营者已经发现此类问题,开始朝向下个阶段演进:即「社交的需求」。每个人都期待被发现与被接纳,你如何导引人们互相认识?搭讪是需要理由的,而所有的内容都可能成为搭讪的理由。

在美国有 MyBlogLog之类的服务,让写Blog的人可以看到有谁来过我的Blog。而中国的Blog服务经营者,则乾脆将其他人的来访记录变成 Blog基本功能,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谁来过我的Blog。

这已经与「个人媒体」无关,而是我们有意识的在导引著人与人间的关系建立。你看到有人来访于是你回访她的Blog,关系建立的第一步于焉开始。好的Blog服务经营者,应该做到透过各种手段让关系发生。

有的Blog服务经营者,透过内容推荐的方式将好的Blog文章推送到首页,或者透过编辑推荐,或者透过其他读者「顶」「推」。然而这除了跟1.0 时代「内容出版」没两样外,也不过是创造出5%的明星罢了。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被自然的关注」,是Blog服务经营者的责任,也是类似日本Mixi及中国51.com成其大的原因。经营者很早就体悟Blog 跟内容出版无关。Blog仅是存在的基础,必须在此之上完成社交工作。

而新浪博客的「生产明星」工作,仅是创造少数明星及满足大众凑热闹心态。绝大部分在上面开博的个人很少被理会,Blog乏人问津。明星仅是创造内容及流量的工具,这不是Web 2.0 ,而是1.0 内容网站。

◎「为了分享而分享」,从来不存在

套用马斯洛的理论看起来很玄,但是这样的架构却能用来检视不同类型的Web 2.0 网站,而看出未来发展潜力。简言之,这几个层次的需求必须一层层满足,无法抄快捷方式。抄快捷方式者注定要在发展上遇到瓶颈。

目前有很多Web 2.0 网站设计之初就想到要搭建一个架构让用户上来「分享」。分享的内容则从书签,新闻,艺文活动讯息,美食评鉴到折扣信息等不一而足。然而,分享者却总是很少。

这些经营者可能没想过,分享并不是自然会发生的行为。人,一定是先考虑完自己,才会考虑别人。因此网站的初期功能一定是先满足了自己「存在的需求」,为己所用,接下来才考虑分享给别人的问题。

以社会性书签网站(Social Bookmark ,例如美国del.icio.us )为例,首先考虑网络书签功能是否满足个人整理信息的工具性需求,接下来才有分享给别人的需求。最后,透过适度导引让人们进行互动。

网络书签并非让众人鼓噪把一则网址推上首页的闹市,而是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工具。用户收集的书签以及对书签所下的 Tag,是「对自己的描述」,重点不在内容,而是透过那些内容,他们表明了他们是谁。

当对「人」的描述完成后,要让他们建立关系就不难了。Web 2.0 网站经营者可用Tag 为核心,Data Mining 为手段,做到让性质相同/相异的人有更多认识机会。以此观之,网络书签尚未进入下一阶段。

◎搜索引擎的下个阶段议题

上面提到的经营方式,都在描述如何处理「关系不足」的问题。然而,另一个问题在Web 2.0 时代也更加凸显,即「关系爆炸」的问题。当你加入的Web 2.0 网站多了,关系链的管理将十分棘手。

笔者曾说过在Web 2.0 时代,人与人联系的成本将趋于更低。然而,众多的Web 2.0 网站在引入关系鍊的概念后,却导致要精确的找到某一种人甚至某一个人,变成成本很高的行为。

例如,在美国想找一个人,你可能得逛逛MySpace ,或者Orkut ,或者Facebook,接下来还有成千上百个Web 2.0 网站。就算不是精确的找出一个人而是某一种人(例如:明朝历史爱好者)也是困难的事情。

这是新时代的搜索引擎所应当要处理的问题:关系链的搜索。1.0 时代我们看见了信息爆炸时,取得精确信息的高成本,而搜索引擎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关系爆炸,成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题目:Web2.0再思考(一):“关系”才是重点
网页链接:http://csdahua.cn/article/cgeggd.html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