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C2020深圳站】圆桌共论:5G下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2020年8月13日,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首站“IDCC2020大湾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

十年的兴安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成都全网营销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兴安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创新互联建站从事“兴安网站设计”,“兴安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台直播的方式,让任意地点的观众随时参与,实现了一场真正同时覆盖全球的行业盛会。

在下午的5G主题论坛上,主办方特邀了广东铁塔行业拓展部总经理蔡彦平、深圳市碧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胜、深圳市云迅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策景、Space DC 全球战略销售和业务发展部门副总裁郑新华(Jeffrey Tay)等行业专家,在羊城晚报数字媒体内容总监区健妍主持下,进行了一场题为《5G下的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高端圆桌讨论。

此次圆桌采用了别开生面的多地连线形式。在场的4位嘉宾,与远在新加坡的嘉宾现场连线,同台畅谈5G,共论产业未来。

5G下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圆桌嘉宾发言实录如下:

主持人:接下来到最精彩的压轴环节,今天论坛汇聚了来自多个产业的专家和高管,接下来我们将邀请几位代表上台,就“5G下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展开精彩对话。有请:

深圳市碧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新胜

深圳市云迅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龙策景

中国铁塔广东省分公司行业拓展部总监 杜江萍

Space DC 全球战略销售和业务发展部门副总裁郑新华(Jeffrey Tay)

【自我介绍】

陈新胜:非常荣幸被主办方邀请,我是来自于深圳市碧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陈新胜。这个公司是碧桂园旗下一家专门做智慧城市业务的公司。

我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业务,它主要是做市政物联网,基于市政物联网园区社区解决方案的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司。

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个项目,从规划建设到落地运营都完成了,从这儿过去一个小时车程,在惠州潼湖科技小镇。这个项目总共规划8.3平方公里,我们是在这个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来规划建设的,现在首期建成的系统有大概100多个接进,接进来的设备3万多个,统一在一个平台上运营。

龙策景: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中国IDC圈邀请我过来,也是一个学习和分享。

我叫龙策景,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毕业,1999年入职比亚迪,在比亚迪担任CIO12年,2011年出来创立了属于我自己的公司,我们公司叫云迅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做智能制造的管理系统。目前我们这款产品已经有两三百个客户案例,在全国范围内。这款软件产品也是工业软件,算是100%的自主研发,从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包括前端,全部可以用开源的系统实现。不存在任何License,我们卖给客户也不存在任何License费用,买一套以后整个集团以后再不用投入License费用。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中国最好的管理系统,MES系统。目前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谢谢大家!

杜江萍: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铁塔行业拓展部的杜江萍,我是1991年大学毕业后就到电信局工作了二三十年,一直都在通信行业。中国铁塔是2014年7月份成立的,成立初期的初衷是为了三大运营商把4G网络做得更加好。经过五六年的建设,我们目前也建成了全世界的一张4G网,从我们刚接手时全国140万个站点到现在已经210万个站点。我们这几年的建设量已经顶上三家运营商之前30年的建设量。这也是我们接下来数字经济的基础。

中国铁塔也在2018年8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上市后我们也把行业内共享的模式向行业外拓展。因为国家也提出了网络强国数字经济大的要求,社会上行业的信息化应用也越来越多,我们也希望能够发挥铁塔独特的站址资源,为中国经济信息化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主持人:感谢,铁塔这个名字就赋予了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现场连线一下新加坡的Jeffrey郑总。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公司主要做哪些业务,有哪些优势。

郑新华:首先谢谢主持人还有现场各位老师们跟我一起同台,谢谢IDC圈给我这个平台介绍一下我们公司。

Space DC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投资的一家公司,我们做设计、建设和运营数据公司,目前5年内在亚太区有上市一个数据中心,包括中国、东南亚,目前在未来两年里着重于东南亚。首先借此机会跟已经半年没有见面的中国朋友,我从微信上看到很多朋友都到会场了,跟认识我的朋友们打声招呼,很想你们,希望我能快点回来。

在中国上海、北京有选址,只是因为疫情关系没有办法实地考察,有点延误了,但我正在努力争取回来做实地考察和调研。

Space DC最主要的概念,我们建的数据中心是尽量做绿化数据中心,我们在近期也被国际一个类似中国ODCC平台,被认定为亚太区第一个有认证的数据中心。我们今天大会上听到我们的服务器、冷却系统越来越讲究,原因是服务器热量都比较高,能耗销量比较多,有更好的冷却系统,所以我们的数据中心会有一个展示平台,有全世界的技术,比如脸书,他们在他们平台上用一些冷却技术,这些都会在我们数据中心展现出来,而且会通过一些合作方和技术公司把这个平台建设起来。这个平台不会很大,可能4-5个GB,最主要是展现这个技术。

主持人:Jeffrey,现场来了很多非常关注数据中心建设包括5G等等新基建环节的生产链条企业,您是在新加坡,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包括设备的供应商也在瞄准着出海,拓展海外市场。

您在新加坡,能不能简单给我们分享一下目前整个东南亚市场包括Space DC投资的,可能会在菲律宾等等地方有一些项目,整体对于数据中心这块的市场前景包括一些需求点或者客户的痛点,能不能简单给我们分享一下?

【产业观察】

郑新华:我先从需求方面来说。首先东南亚,比如印尼,他们有三亿万人口,东南亚国家年轻一代平均处于23-28之间,从这个趋势看,年轻人用的手机,像电脑等移动电器比较多,他们都会线上看电影、购物。疫情期间调查增长了45%左右,脸书应用量增长了70%,抖音在亚太区尤其是菲律宾也是增值了很多。

说到中国企业出海,很多很多,我们的VIP在东南亚部署了很多,新加坡他们选择了很大的平台,阿里、腾讯、华为云都做了同样的事情。接下来也是往印尼、泰国看,这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的需求。比如最近香港的局势,比如我所知道的很多类似在香港已经落地的企业开始把机会转移到新加坡。新加坡的情况是最近比较火一点。

中国企业出海需求前景怎么样?肯定很好。哪怕你是供应商或者技术公司,最近很多中国朋友来找我,说可不可以了解一下亚马逊、微软、谷歌他们到底用的是什么技术,还有新加坡另外一家数据公司用的又是什么技术等等,甚至我公司自己用的是什么平台和技术。我最近有一家中国发电机企业,他们也找我们来了解。所以我觉得机会很大,亚马逊在印尼做了第三个比较大的点,这个点是500-600个机柜,在印尼大概有1800个机柜。接下来谷歌也进来印尼。微软一直在新加坡做,但因为最近形势的问题,现在看到的比如数据分布到边缘数据中心,这件事正在亚太区发生着。比如微软也在想我要怎么样更好的部署我的数据。而且经过这几年数据的变化和用户的习惯,比如疫情期间,运营公司的宽带和容量要更多,因为疫情在家里的时间已经多,变成一天24小时都很繁忙,因为大家24小时都在在线看东西、做东西。这是一个趋势。我看到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比较关注东南亚。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电信在菲律宾已经拿到第三牌照,所以可能已经如火如荼的推出他们的服务。疫情有稍微缓慢一点,但也有很大的举动。大家也清楚中国移动,在新加坡有东南亚的数据中心,接下来他们会跟着BAT继续扩张,他们会把网络做得更好,好让中国企业出海时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这是我们所看到的,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刚才Jeffrey 带来一个很大的资讯,现在除了国外巨头亚马逊、谷歌包括自己国内的运营商,包括BAT,都开始盯紧东南亚数据中心建设的市场,未来整个前景还是非常让人期待的。在场的企业家朋友们也可以多关注这块,有些需要沟通的,可以线下再跟Jeffrey做对接。

陈总,您刚才提到之前碧桂园的潼湖小镇项目,去年咱们的大会就在潼湖小镇。一年过去了,我最关心的问题是通过智能化的升级,最直接带来的一些增效主要是体现在哪些地方?

陈新胜:通过城市的建设,对传统城市、园区、社区运营,从现有能拿出的数据看,整个人力成本大约节约20%-30%,能耗成本节约5%-10%。这是最直观的,同时不是特别直观的效率能够提升50%以上。

主持人:我能不能请您描述一下,因为这个场景可能您会更加熟悉。比如我们进来潼湖小镇,从下车开始,能不能分享几个场景,究竟是怎么样提升了智能化、节省了成本?

陈新胜: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有些是比较体验性的,有些是实用的。比如体验性的,刚下车有无人车,在园区里提供接驳,大家可以在固定站点摆渡。另外是我们要买东西,潼湖是新建的地方,买东西不是特别方便,我们有售卖机器人,只要你招手就可以停下来。这些是服务大众的。

还有管理增值的,比如你进来时,我知道你的车牌或者你直接告诉我你的车牌,进来时系统会告诉我说你已经到了,我就会下楼迎接你。

还有内部管理的工单系统,原来处理一个工单要两三天时间,现在一个工单系统出了故障,同时派单完成了,处理一个工单正常半小时搞定。这都是对管理效率有巨大提升的。

主持人:都是非常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的案例。

陈新胜:对。

主持人:我了解碧桂园的潼湖小镇像是一个实验型的小镇,很多底层的东西都是新做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规划。

但我比较关心的是现在在5G时代的产业互联网,对于我们传统的,比如刚才您提到物管行业,都算传统的服务业。这块的赋能前景是怎么样的,探索有没有一些案例?

陈新胜:说到我们做的潼湖科技小镇,我们自己也评估一下,我们认为现在打分只能打到70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评估之后我们认为可以做得更好。现在我们提出一个“千帆计划”。为什么叫“千帆计划”?也是听了任正非先生之前说的,利用华为的5G技术,可以为空客320飞机节约17吨的荷载。对社区、园区来讲,我们要给园区、社区甚至城市基础设施配置这样一个单独的大脑。我们这个大脑不同于现在讲的城市大脑,我觉得一个城市不应该只有一个大脑,而应该有无数个大脑。我们认为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的管理系统,都像一个小帆船一样,我们希望它们是相互竞争的,所以提了“千帆计划”,我们希望将来每一个园区、社区都有一套独立的系统,独立的大脑,能够服务于园区、社区。像任老先生说的在这种情况下,让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能够模块化。

我今天要一个东西,放一个东西通过5G传输集成起来,这个大脑给它发号指令,就能够实现我们最终的管理效率。这是我们团队现在正在做的,也需要像杜总铁塔各个环节一起参与进来,我们一起来做。

主持人:刚才陈总透露了一个很大的商机。碧桂园旗下公司提出的“千帆计划”,我的理解是用新一代产业互联网技术去为传统社区赋能。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全中国多少人口,尤其是东南沿海这一带,我个人感觉从意识上包括居民的接受度到很多技术,已经具备了这样一个基础,所以推广起来可能也不是特别遥远的事情,非常期待。

龙董,您刚才透露之前您一直在比亚迪担任CIO,12年。

龙策景:对,负责信息化。

主持人:我听说您在比亚迪时已经对200多个项目进行过智能化改造,由您主导的,后来因为有了一些积累,所以您也大胆出去创业了,是有这样一个故事吗?

龙策景:是的。因为在比亚迪12年的过程中,比亚迪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基本上是我带着我的团队设计和交付。这里面包括比亚迪所有的基础设施、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数据中心,系统包括ERP,用SAP的ERP。整个系统都是我们带着团队完成的。

主持人:您是比较早就涉及到用信息化赋能传统产业的一个经历,包括您后来出来创业的,目前您的公司已经用信息化技术赋能项目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龙策景:我出来以后主要是抓住智能制造,因为中国大部分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像比亚迪、华为、中兴、迈瑞这种大的集团型公司,因为他们有团队,能对自己的信息化做一个设计和部署,但大部分中国中小型制造业没有这个能力,一定会依赖外面的合作伙伴,然后做这块的工作,而且这块工作相对是非常专业的,所以有时候企业如果招一堆人过来,成本会比较高。从性价比来讲还是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比较好。

主持人:对,您刚才提到的就是目前中国中小型企业在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化改造的痛点,可以这么说吗?它的人力成本包括技术条件都是非常有限的,还是需要外界的专业团队赋能。

龙策景:是的。

主持人:能不能跟我们分享几个由您来主导的对智能制造赋能的成功案例?

龙策景:我分享一个案例。比如我们在做手机时,就会碰到很多手机代工厂。代工厂的客户都是世界上顶级的,他对代工厂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他所有的产品和定单都是来自于全球各种各样的门店,还有他在全球电商上To-C的客户,他每天收集过来的定单可能有几千万,会快速把这些定单分解到它的代工厂。这些定单是要配置的,有不同的颜色,内存条是多少,屏幕多大,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配置,很复杂。需要系统,这种系统要快速分解全球过来的几百万、几十万、上千万定单到不同工厂。要求工厂三天内把货发出去然后用户收到。中间的过程非常复杂,像全球的品牌手机厂家,要求每一个产品要一次性通过,一次性通过率就是做这些产品,如果有十个工序,任何一个工序出了问题这个产品都不能再往下走,立马作废。即使这个产品本来就有一点点小毛病,返工以后实际上没有影响,这也不行,就是品牌手机厂家对于代工厂的要求。这样下来如果有十个工序,一次性通过是非常难的,任何一个工序如果有99%的合格率,最终下来只有不到90%的合格率,这样你的成本压力会很大,根本不赚钱。我们的系统在通过优化流程,对它的每一个工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实施预警。这样就不用担心了,整个通过率在做的过程中,客户对我们产品非常满意。

我们2015年就做的这么一件事,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很复杂的。我们就做两个事情:一是梳理工厂流程,另外是对数据采集过来做分析。提升工厂两个问题:提高品质、降低成本。

主持人:智能化工厂,未来制造业特别需要一些智慧手段赋能。

刚才您提到您的项目案例,它的投入跟产出比,因为这个不太好衡量,投入可能是前期一个主要的投入,由你们团队来承担,后面运维的费用,在运营环节成本就节省下来了,对吗?

龙策景:我们这款产品在国际上有一个行业标准,基本上你做完这个产品,整体库存肯定会降低至少30%以上,产品的一次性通过率也会提升至少20%,成本的降低40%以上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没有这套系统,根本做不到,而且你根本不知道亏在哪里。

主持人:像这套系统,它的前期投入大吗?如果工厂改造需要上这样一套系统。

龙策景:投入还是要根据项目范围和做多少工厂。因为大的集团可能工厂有上百条生产线,这样投入会比较大。一般的客户就十几二十条生产线,如果要用国外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要一千万以上,如果是用我们公司的产品,就在两三百万。

主持人:性价比相对来说比国外同等的技术高。

龙策景:是的,如果是更小型的企业,投入也就在二三十万,因为我们是可配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块。如果企业规模还没有达到那么高,没必要所有的模块都上,把你的物料管起来,品质整个制造过程管起来就行了,不用做很深维度的开发。

主持人:感谢龙总。杜总,我觉得中国铁塔承担的是新基建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工作。这几年从建设到运营行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杜江萍:我们这几年建设和运营都趋于整体,从运营商手头接过来,我们也打造了全国一张的网。我们这200多万个基站都分布在全国各地,比较分散,它的维护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自己也基于平台做的维护管理平台。所有的基站、机房都是线上可管的。

现在是5G建设,站址数量比以前多3倍,耗电量也是之前的3倍。单靠我们通信行业,确实压力非常之大。政府在这方面也连续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包括我们也不仅仅依赖于自己去建设,也充分发挥社会的一些资源,包括各级政府都开放一些政府资源,免费给我们做基站,包括电力塔,我们也签了战略协议,也开放给我们挂载基站,包括公安这几年建的一些监控,也会作为通信的站址资源。现在比较热门的是智慧灯杆,以后5G在市区的密集程度到200米左右有一个基站。这么密集的情况下,单靠屋顶加建可能还不行,所以也要通过路面灯杆方式做。广东也在住建厅指导下,去年提出了智慧灯杆的建设标准。

主持人:未来灯杆是多功能的,除了是灯杆还是5G基站布在上面,比较轻盈的实现。

杜江萍:对,基站加载包括政府各个部门的监控都可以都可以在同一条灯杆上实现。

主持人:太期待了,以后手机就不用担心去到哪里有信号死角了。

杜江萍:对。今年开始大批量建,上半年全国才建了20万个,因为我们说的是物理站址,我们做20万个,三大运营商就相当于有60万个了。但我们现在有200多万个基站,所以5G建设工作量非常大。

主持人:对,未来三五年还是持续高速的发展阶段。

杜江萍:对,有持续完善的过程。

【发展展望】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请到四位嘉宾,最后一个问题请四位嘉宾简单用几句话总结一下您对5G时代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展望或者期待。

陈新胜:刚才视频连线郑总,我就觉得如果现在是5G,可能效果会特别清楚,因为刚才我听时也确实听得很辛苦,可能在现有状况下,没有5G时,这就是最直观的体验。在将来5G的应用不仅仅是大家视频通话,更多是在物联网上的应用。说回任正非先生说的,用5G的费用可以让空客飞机降低17吨荷载,17吨,如果拉人能拉多少人,它的效率会提高多少,是不可想象的。5G时代到来,必然是伴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5G真正结合时,不管是城市、园区、社区还是各种应用,应该效率提升在10倍以上。这是我个人的期待。

龙策景:因为我一直跟制造业打交道,我认为5G未来对中国的高端制造和高端装备的发展,绝对是非常非常利好的消息。制造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有了制造业以后,我们才会有上面的游戏、金融、投资,以前基本在低端制造业,这十年逐步往高端、中高端走,5G的到来对未来高端制造和高端装备绝对是像插上翅膀一样,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谢谢!

杜江萍:5G已经建成的情况下,数据量也会大爆发,所以我觉得今天的会议是非常及时的。因为5G无处不在后,它的大带宽、低时延,会产生非常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估计大家全部是在摄像头之下生活了。我们现在跟各个行业在做一些应用,包括国土的监控、领域的监控,都在我们基站上搭建了摄像头,目前要通过专线才能连上来,还是比较不方便。但如果在5G条件下,站址数量又翻了几倍,应该是无处不在。

主持人:不仅仅是消费时刷脸,出入海关也刷脸。

杜江萍:大家基本无处遁形。

主持人:郑总,请您最后谈几句您对5G时代下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展望,您觉得未来几年会是怎么样的发展态势?

郑新华:新加坡还没有感受到5G实验的成果,我们还在测试中。但因为5G,很多技术和平台都在建。在座的嘉宾和老师都说了,比如无人驾驶等技术都在大量采用,以及经过疫情,比如无人驾驶、无人操作的东西更加成为一个必需品,比如医疗方面,机器人可能做一些避免人体接触的东西。我看到很多可能性。对于中国企业,肯定是大机会。东南亚甚至欧洲、美国都没有5G的体验感,中国很多技术和平台都在做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可以来分享。当然,我们亚太区东南亚的朋友都抱着学习的态度,商机肯定有,但整体来说我觉得技术永远有两面,就看我们的群体怎么发展。我能看到的是这个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安全,比如可以避免更多的伤害。像杜总说的辨别人脸识别,社会会变得更安全。5G肯定对社会有很多正面的有福利的事情。现在是整个生态怎么样研发出来,把它搞得更好。像沙特阿拉伯,他们政府会投很大的资金做这个事情,这些都是机会,中国朋友们都很吃苦耐劳,我觉得是很大的机会。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几位嘉宾代表上来跟我们做精彩的对话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媒体朋友们,线上线下的观众朋友们,“5G时代下的基础设施发展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的莅临和参与。谢谢!


文章名称:【IDCC2020深圳站】圆桌共论:5G下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本文路径:http://csdahua.cn/article/cpehio.html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