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铁路选线 gis出路

gis地图的铁路线路怎么画上的

1. 前期准备

创新互联是一家朝气蓬勃的网站建设公司。公司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从事网站开发,网站制作,网站设计,网站模板,微信公众号开发,软件开发,小程序制作,十多年建站对成都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拥有丰富的网站建设经验。

前期基本上是大量资料的收集,包括但不限于:

政府公开资料,尤其是规划公示以及《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业地铁论坛,荟萃了各路大神、新闻报道、业余制作的线路图

新闻检索、维基百科等

请你那些在规划部门或轨道交通建筑工地工作的朋友吃饭

对于创作规划线路图,你需要找的资料更多、更专业,需要对规划线路进行长期的关注,才能确保你手头的资料是最新、最准确的。

准备战斗,选择你的工具。

无外乎是需要在 Visio、Illustrator、Sketch 等矢量绘图软件中选择一个你顺手的工具。Visio 的问题在于花样太少,出不了更专业的图,而 Sketch 除了用着非常顺手以外,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用 Symbols 功能批量处理相同图层的样式。这里以 Sketch 做说明。

2. 绘制底图

建立一张足够大的画布,并设定一个等距的网格系统(我习惯用的设置是 50px 一格)。

根据现行的地铁运营线路图画出已有线路的大致走向,注意对齐到网格。现行的地铁运营线路图非常容易搜集,你需要做的仅仅只是依葫芦画瓢画几根线就好了。

因为觉得官方 VI 配色比较丑,我用 Google Material Design 的色盘取了相近色值。

所有线路只需要用钢笔工具在网格上一格格地绘出路径即可,颜色通过添加路径描边的方式即可处理。注意每个点都在网格上,路径倾斜只允许存在 45 度角。

可以同时把地形也大致画出来,我这里海浪花纹的处理方式是,先在底图平铺上事先绘制好的花纹,然后上面的地形层通过布尔运算减去水体的轮廓形状。嫌麻烦的话,可以用纯色填充,不画也没关系。

现在的完成度基本上就是比较成型的底图了。

3. 绘制规划线路

在这两步里花费的时间足够玩好几盘《文明》系列,请做好心理准备。基本上,你需要对照靠谱的规划线路资料,一条一条地绘制规划线路。在绘制过程中,站点位置需要不断调整,才能符合实际的相对位置。有时候会因为一处站点的调整,牵扯到四五条线路的调整,好在只是将一个锚点移动到另一个网格上而已。

在绘制规划线路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对照地图、规划图和环评方案等资料比对站点的具体位置,再设定好锚点,以免相对位置出现不合理的偏差。这个过程与第 4 步中绘制站点是同步进行的。

绘制到规划线路的时候会开始出现一些难题,例如两条线路在某个区间内可能出现斜边并线的情况。我比较强迫症,所以在草稿本上用三角函数求了一下另一条线需要平移的像素值,然后在 Sketch 里面直接用 X / Y 值去定位平移锚点。实际效果看上去还是比较好的。

监控铁路运行为什么要用GIS而不是RS?求易理解的回答,长篇大论不要。

首先,对移动物体的监控与导航是GIS与GPS结合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应用,他以实时、动态、可视化的方式,对特定目标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火车作为动态运行的主体,恰好符合这一条件。

其次,遥感目前还是以静态检测为主,动态遥感监测的成本和技术目前都是问题,即使这些技术都突破了,还要解决海量数据传输与处理的问题。而火车的监控运用GIS与GPS技术足矣,他的目的就是知道火车运行的状态、位置并对其进行实施调度,这些功能与RS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必要花大把精力搞出来,却只是个花架子,没什么实际用处。

话说回来,利用遥感对静态的铁路线路等设施进行调查倒是可以考虑。

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方法——以丽江-香格里拉段为例

一、概述

随着滇藏铁路工程的分段实施,丽江-香格里拉段的规划设计已纳入日程。但是,由于该段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虽然经过多轮论证,线路仍难最后确定。按照初期规划(图13-1),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共有3个走向方案可以比选:①丽江-长松坪-虎跳峡上峡口-香格里拉方案(西线方案);②丽江-大具-白水台-小中甸-香格里拉方案(组合方案);③丽江-大具-白水台-天生桥-香格里拉方案(东线方案)。初步分析认为,西线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可以作为推荐方案,该方案需要新建铁路隧道34座,总长87130 m,占该段线路总长的54.4%,最长的隧道是位于丽江西北的玉峰寺隧道,全长10970 m;需要新建铁路大桥39座(10253 m),涵洞182座(4547 m),桥涵占线路总长的9.2%。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该方案仍存在许多问题,且工程建设难度大。

为了更好地指导该段铁路选线,我们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基于GIS技术的层次分析法引入到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规划区的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地壳稳定性、微地貌类型(地形与铁路设计高程高差)、人类工程活动、降水量、距离沟谷距离等因素,充分利用GIS技术处理海量数据信息的优势,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进行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规划区的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该段线路比选和优化。

二、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数学家SattyT.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可以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实行数量化,为选出最优决策提供依据(图13-2)。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不少研究者开始将GIS技术与AHP方法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传统的AHP方法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效果(Harris et al.,2000;刘振军,2001;彭省临等,2005)。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充分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类和空间分析功能,在评价指标数据采集、处理和自动成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对工程地质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更细致的逐次分析,而且在计算过程中不受计算单元数量的限制,因而评价结果更直观、更便于应用。

图13-1 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线路方案示意图

图13-2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技术路线图

基于GIS层次分析法的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评价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区、研究对象及研究目标,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进行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所需要的数据,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指标等。

(2)将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在MapGIS 6.7软件平台上进行数字化、格式转换、投影转换、分层及属性编码等,建立研究区、研究对象的空间数据库。

(3)根据研究目标的特征,分析影响目标的因素,建立目标的层次指标模型和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由专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并进行层次单排序、求解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从而获得各指标因素值,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分析因子。

(4)采用ArcGIS 9.2软件平台,对评价区域进行栅格化,每一个栅格作为模型评价的一个运算单元,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规则进行栅格化处理。再采用图形叠加的模型评价方式,将参与评价的各个因素权值分配到不同的栅格上。将各个因素进行图形叠加,对属性值进行代数运算,再将叠加后的栅格数据化,生成新的图形,并形成最终评价结果。

(5)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评价的数学模型:

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式中:B——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aj——权重,Nj——指数。

(6)通过分析计算获得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结合野外实际调查结果验证,对不同区域的铁路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综合分区评价。


网页名称:gis技术在铁路选线 gis出路
网页URL:http://csdahua.cn/article/dogsddh.html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