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家电嵌入式开发,鸿蒙智能家居开发

什么叫嵌入式开发?

嵌入式开发就是指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下进行开发,常用的系统有WinCE,ucos,vxworks,linux,android等。另外,用c,c++或汇编开发;用高级处理器,arm7,arm9,arm11,powerpc,mips,mipsel等,或加上操作系统也属于嵌入式的开发。

创新互联公司专注于企业成都全网营销推广、网站重做改版、哈尔滨网站定制设计、自适应品牌网站建设、H5高端网站建设成都做商城网站、集团公司官网建设、外贸网站建设、高端网站制作、响应式网页设计等建站业务,价格优惠性价比高,为哈尔滨等各大城市提供网站开发制作服务。

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

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像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VCD/DVD/MP3 Player、数字相机(DC)、数字摄像机(DV)、U-Disk、机顶盒(Set Top Box)、高清电视(HDTV)、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

扩展资料:

嵌入式开发的要求:

功能、可靠性、功耗这三点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以手机为例,当选定硬件平台之后,处理器的性能已经被限定了,要使得手机的操作更人性化、菜单响应更快捷、具备更多更好的功能,这完全取决于软件了。

需要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配合,最大程序地发挥硬件的性能。比如一类手机,它的屏幕总是经过很长时间才熄灭,这使得它的电池很快耗光,只要在编写软件时进行改进,就可能成倍地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一个优秀的嵌入式系统,对硬件性能的“压榨”、对软件的细致调节,已经到了精益求益的地步。有时候甚至为了节省几秒的启时间而大动脑筋:调整程序的启动顺序让耗时的程序稍后运行、改变程序的存储方式以便更快地加载等等,甚至通过显示一个进度条让用户觉得时间没那么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嵌入式开发

华为的鸿蒙系统你用起来怎么样?

华为的鸿蒙系统你用起来怎么样?

我是2019年12月份购买的一款华为nota6的5G版本手机。之前一直是安卓EMUI10系统在运行,至从今年三季度(第二梯队)升级鸿蒙HarmonyOS系统后,感觉与原来的安卓EMUI系统没有任何区别。

华为的鸿蒙系统,早在10年前就开始做这个系统,因为目前国际上手机应用软件都是美国人控制的安卓系统、苹果的IOS系统。华为公司未雨绸缪,想到有一天被别人制裁的痛。

可以这样说,华为的鸿蒙系统是为了实现智能万物互联的国内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虽然看上去和安卓系统很像,但它并不是安卓的套壳系统。这个新的操作系统的未来将会把手机、电脑、平板、电视、工业自动化控制、无人驾驶、车载设备、智能穿戴等产品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从而实现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宣传的“一生万物、万物归一”。鸿蒙中文含义是“传说在开天辟地之前,整个世界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而这种自然的元气被称之为鸿蒙”。华为特意给这个操作系统命名为鸿蒙,可能是寓意深长。

鸿蒙系统在目前手机应用上的优势:

1、出色的流畅度,没有任何延迟或停滞,给你丝滑的体验。

2、鸿蒙系统会比安卓系统更快,至少提升60%左右。

3、鸿蒙系统是统一的,可以在各种电子设备上使用。

4、您还可以同步所有连接的对象,为您提供最方便的服务。

华为鸿蒙系统目前在手机应用上的缺点:

1、目前鸿蒙系统的生态环境还是很新的,毕竟它还很年轻,今后的路上还要进行修正,故它没有安卓和IOS版本那么根深蒂固。

2、不过华为有一支梦之队,他们会不遗余力的,或者说有必要邀请很多华为应用商店留下来,取代安卓,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

鸿蒙系统下面带横线的软件长按可以设置成卡片。是不是有苹果那味了?先别急,看接下来的悬浮导航,这小白点熟悉不。

它的免打扰功能,这个图标注是一模一样的。它的纯净模式,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吐槽安卓机的安全性,不如苹果的主要原因吗。

这个模式一开,垃圾软件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强制下载了,以上几点那不说跟苹果毫不相关吧。个人使用觉得华为的便签功能十分方便快捷,可以说与安卓系统、苹果系统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根源上都是在追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好用才是一个道理。

除开以上几点,蒙系统的省电模式更加的直接省心,只有添加进去的应用才可以使用,而且文件夹可以放大,放大之后里面的软件可以直接点击进入,不用点两次更加的方便,快捷。截图的功能也是更加的随心所欲。

还有很多人变化的功能,我打开一个美剧给大家看一下,里面的确大部分都能够翻译准确,但是想要追剧的小伙伴,就因为它是需要语音结束之后,才能翻译出来,也就是说和画面对比是有延迟的,如果能接受它是非常好用的。

至于超级终端这个功能是为了打造华为的自己的生态,包括平板、音响、电视等等,更全方位的智能家居,将会更快捷的实现。总体来说,鸿蒙系统使用上讲完全可以满足拥有华为手机的客户群。

知足常乐2021.10.24日于上海

鸿蒙系统宣传好几个月了,万众沸腾过好几次了,吊打全世界各类操作系统,超出百分之六十的性能,令人感动,但是好几个月过去了,在谷歌的制裁下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我没用过,也没见哪款手机上用过,叫人如何评价?说好?没用过,说不好也不行,因为没用过!我看提问应该改一下,问,你住在月球上是什么感觉,有什么感想!

我觉得,如果加大开发力度,完全可以选择闭源模式,学苹果打造自己的生态

中国人自己开发操作系统已经有几十年了,每次都没成功,这次华为能否成功拭目以待。总结起来这次与以前最关键的不同是:以前中国搞操作系统都是花政府的钱,没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次是华为自己的钱,基本按市场规律开展,同时还有道义上的优势。

建议各路媒体不要跟风炒作,破坏华为的产品定位和形象口碑……鸿蒙HMOS尚未正式面世,谈不上评价。鸿蒙之于华为,也显然并不是暗藏的利剑出鞘,只是形势所迫下的无奈选择。无论阿里还是华为,至今都没有展现过自己具有建设操作系统开发者生态的魄力和能力,所以无论所谓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如何,成功的难度都很大。

从鸿蒙的研发背景和定位看,大概率华为只是推出一个类似MIUI的深度换肤定制版的手机版安卓,也就是说相当于给安卓系统换了件外衣,从皮肉、骨架到灵魂,都仍旧是谷歌领导下的开源版的安卓。当然放着完全开源的安卓平台不去利用、为了强调所谓国产另建生态,那才是真的病得不轻。就像ios脱颖而出的时候,一样借鉴了freebsd内核。而安卓后来居上的时候同样没有从零开始,一样借助了linux内核。其实华为在国内本就已经有了EMUI(因为国内互联网访问受限,无法内置谷歌商店和服务),鸿蒙到底是在底层发力成为安全增强、性能优化过的沙箱安卓环境,还是一个适配了国外使用习惯的外文版EMUI,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无论鸿蒙技术层面如何实现,从法律层面都没法预装或者集成谷歌应用商店,只能搭载自建或第三方的应用商店。考虑到对安卓APP在海外市场的目前的首选发布渠道仍是谷歌应用商店,鸿蒙无论如何取舍,都显然会使得一部分同时会使用谷歌商店的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更何况还有同样不能内置的其它很多应用,比如谷歌的搜索服务、邮件服务等……这才是真正制约华为手机在海外销售的瓶颈。这可不是一个纯靠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

截止目前我使用鸿蒙系统两个月左右(机型为mate40),先说结论, 系统界面设计大气、稳重、成熟、典雅。交互动画稳定流畅,不掉帧,系统响应速度较安卓系统提升较大。系统功能完善,可实现多设备快速互联,对老机型续航及流畅度提升较大。

下面详细谈一谈鸿蒙系统的优点(emui已有的特性不谈):

一、 交互上的创新

本次鸿蒙系统在交互上的创新区别于其他操作系统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上划调出服务卡片。 上划呼出卡片区别于传统的打开APP,再进行搜索要快捷方便不少,可以一步直达搜索界面,但该功能不仅限于搜索,也可以是其他功能,如视频APP可直达最近的追剧记录,真可谓爽歪歪。但上划呼出卡片目前仅限于系统应用和少数一些第三方APP,如京东、优酷、唯品会、知乎等,后续会有更多的APP通过更新加入该卡片服务。

第二,大文件夹。 区别于ios的资源库(只能显示四个APP,且只能在资源库里使用,不能放在桌面使用),鸿蒙系统的大文件夹可以同时展示九个app,却只占用4个普通app的位置,可实现直接操作八个app开关,点击右下角的位置可以打开文件夹,对于APP多又有桌面整理强迫症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目前上划呼出卡片和大文件夹还是鸿蒙系统独一份,想体验这两个功能的可以尝试升级,具体的升级方法为,第一,如果你没有华为手机,那么现在购买华为P50系列会出厂自带鸿蒙系统,如果你是老机型,那么在《我的华为》这个APP里的首页中会有一个升级尝鲜,点进去就会跳转升级界面,各个机型不同,具体是否有推送,参考官方出的升级计划表。

二、 交互界面及动画

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采用了全新的界面,控制中心加入了下拉回弹效果,并且加入了鸿蒙的超级终端控制界面,可实现一碰即连。控制中心还加入了可控制全局的播放控制,可同时控制不同APP的播放,而不用进入到APP中。交互动画采用非线性动画,即动画的运动会随着位置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加速度,举个例子,以前的线性动画,从A点到B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速度,看上去很生硬,不符合物体的运动规律,而非线性动画从A点到B点,先加速运动,到某个位置再减速直至停在终点,更加符合真实世界的物体运动规律。此外,还有很多细节的动画效果,如任务管理器的划动效果、通知中心删除消息时的垃圾桶效果等等,各位可以实际体验中去感受,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总之,鸿蒙系统的动画在屏幕高刷新率的加持下,会比IOS更从容、丝滑。

三、 后台驻留能力大幅度提升

相比饱受诟病的emui杀后台过于严重的情形,鸿蒙系统在后台驻留能力方面可谓是一骑绝尘,不管是安卓还是ios目前后台驻留能力都不如鸿蒙系统,我相信对于华为多年的老用户,从emui到鸿蒙系统,后台驻留能力的提升其实是感受最明显的,在B站有很多这类对比视频,其中最夸张的一个up主,用鸿蒙系统同时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斗地主、原神,外加播放b站视频,可以做到后台全部保留,自由流畅切换。而相比于后台机制不同的ios,你可能都经常遇到一个情况,你正在用淘宝、微信等软件,突然需要拍摄一张照片,你返回桌面打开相机拍个照片,再回来微信、淘宝就被杀后台了,非常苦恼。鸿蒙系统在后台方面绝对会让你直呼好家伙,原来后台还能这么强!

四、 万物互联

我目前仅使用华为手机和电脑,无法体验到和更多的终端进行互联,但就目前手机与电脑的连接来讲,体验较emui又提升了一大步,只需要在控制中心的超级终端中将两个小球拉动到一起就可实现电脑与手机瞬间连接,对于办公党非常友好,手机里的图片和文档需要快速导入电脑,只需在连接后,用鼠标将手机里的文件和照片拖到电脑上即可,非常快捷便利。如果你有其他设备,比如其他华为手机、平板等,还可体验鸿蒙系统的多机模式,用手机和平板即可实现影视创作,可作为自媒体创作的工具用。当然,鸿蒙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已经逐渐搭载到 汽车 、家电等更为广泛的使用领域。

最后,鸿蒙系统作为刚起步的国产操作系统,能做到在一些方面超越安卓、ios,除了华为一直以来在操作系统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还离不开我们国人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鸿蒙还有很多需要尽快补足的地方,比如软件生态的建立等,希望华为再接再厉,也希望身边的人更多的支持国产系统,让我们国家早日摆脱西方国家的制裁。

使用了几个月的鸿蒙系统了,个人感受,与安卓没有区别是真的,但是要说真的有哪里特别令人惊艳或者实用也没有感受到。但毕竟是一个新的系统,还是要看它后续如何发展,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这才是重点。我期待鸿蒙崛起,华为再展宏图,中华有为!

老实说,假如没有特朗普政府对华为的打压封锁,可能华为的鸿蒙系统在推广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毕竟对于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没有知名度,市场认可不够,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花上几千元钱去尝鲜的。

在这一点上,曾经的诺基亚塞班系统就是例子,当年的塞班系统如日中天,苹果和安卓系统刚出来时,也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尝试。只不过由于塞班系统对触摸屏设备的准备不足、应用开发的苦难等等缺陷,后来几大手机厂商联手发力用了几年时间,诺基亚塞班系统才没落下去。

如今的鸿蒙系统面对的压力,比当年苹果、安卓不知道大多少!

如果说华为的鸿蒙系统类似于AR那种硬件和软件双重革新,最起码也是折叠屏搭载鸿蒙,很多人就算冲着折叠屏就会愿意花这个钱,但是目前不是,所以任重而道远。

但是!但是!美国政府的技术封杀、 科技 打压,川普的一系列操作,让目前的中华儿女非常团结,热情高涨的一致对外,这变相的给鸿蒙系统打了很多广告,提高了知名度。

中国有13亿人,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购买支持鸿蒙系统,一百个人一台、一千个人一台,对华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说实话,我之前都不知道有个操作系统叫鸿蒙…

反正我很看好华为的鸿蒙系统,只要不是太差,绝对能活的很好!

《手机上系统自带的视频、音乐、读书之类软件可以卸载吗?》

这里不专指、更不会特指华为。是泛指有共同行为的手机?APP!

至于这两天华为鸿蒙系统本人比较愚笨,心思也不在专研手机系统上,这两天所用华为手机的真实感觉是如下这样的!您的呢?真想听听普通顾客的真实感受!希望您留言

系统突然自动升级以后,是否变成鸿蒙系统不知道,也不想研究,就是这两天频繁发各种推,谁能告诉我可以卸载华为系统自带的这些视频、音乐、读书之类的软件吗?就是说像卸载其它APP那样,而手机系统又不受影响,不喜欢华为的这些软件有会跟踪的功能,我随便用别家APP朋友圈发首歌,华为音乐马上就跳出他的推荐,随便别家APP看段视频,华为视频也不安生的厉害。哈哈

除了各种推送增加了,其它涛声依旧没感觉有啥变化,可总是感觉啥啥都被手机窥探着了,不想被捆绑着送个婆婆来,老被盯梢也是实在话

华为的视觉设计差吗,一点也不比苹果逊色,华为的后端服务如何,我想着也是毋庸置疑的,华为的框架能力,5G能力都是领先于世界的,这就像让你重新去开发一台新手机一样,难道你还会从大哥大开始做吗?那肯定不会了,当然要考虑现有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发展趋势下有独到的,契合我们操作习惯,甚至改变操作习惯,将不合理变得合理的一个新的物种。

虽然短期不敢抱有太高的期待,但对华为鸿蒙起码的信心还是有的,毕竟华为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是数以万计的,不比别人差!

所以各种质疑责问就免了,嘲笑吐槽也不吃了,拭目以待即可,看华为如何啪啪打安卓的脸!

还有哪些品牌也将会推出搭载鸿蒙系统的家电设备?

据了解,美的、海尔、九阳等品牌都宣布将会推出搭载鸿蒙系统的家电设备。

据悉,美的是第一个推出搭载鸿蒙系统的家电品牌。美的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实际上,美的在一年前就已与华为就鸿蒙系统达成合作,双方在系统、终端进行了合作研发,多项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终端将在今明两年陆续上市。”

美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份,仅一年时间,美的已实现17个品类、74款鸿蒙产品上架(规划中100+款);全年将有近200款产品上架,数百万台搭载鸿蒙系统的美的产品面向市场。美的已与华为在产品、渠道、销售进行全面合作,并正在落地。

据了解,此次与华为的合作,由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亲自带队,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喊话美的,强调对方的支持作用。

目前,美的已经组建了鸿蒙的开发团队,并在去年推出了十余款搭载鸿蒙的全场景家电,包括洗碗机、智能灶等,可与鸿蒙系统进行底层数据互联。

鸿蒙生态系统成员还在扩容之中

目前,鸿蒙生态系统成员还在扩容之中。华为方面预计,2021年会有40多个主流品牌、1亿台生态伙伴设备成为鸿蒙系统体验的新入口。

数据显示,华为官方公布的HarmonyOS合作伙伴约36家;自主披露为鸿蒙生态合作伙伴的上市公司约22家;华为现有自主生态阵营的关联或合作伙伴约15家。根据华为的最新口径,年底前,适配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有望增加至4亿台。

鸿蒙只是半成品,云操作系统才是终极形态

在任何领域,底层基础设施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字化 社会 ,半导体、操作系统则是整个数字化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中国在芯片和操作系统上实现突破,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与中国的数字化产业发展潜力息息相关。

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根扎的越深,树才能长得越高,枝叶才能更加茂盛。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鸿蒙的确是国之重器。上至国家部门,下至黎明百姓,都对鸿蒙寄予厚望。

需要指出的是,鸿蒙一直宣称自己是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也的确如此,鸿蒙并不是在重复造轮子,而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鸿蒙对标的不是谷歌安卓,而是谷歌的物联网操作系统Fuchsia OS 。那么,鸿蒙与目前的操作系统相比,先进在哪里,鸿蒙是否就是未来操作系统的终点呢?

这篇文章,我们将讨论鸿蒙与目前操作系统的主要差别,描绘鸿蒙想要实现的“理想国”。此外,鸿蒙目前还只是一个半成品,更先进的操作系统,是云操作系统。接下来,我们将展开讨论。

说明:目前很多云厂商都宣称自研了云操作系统,他们所谓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什么才是云操作系统,目前还不能给一个完整的定义。不过,真正的云操作系统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可以直接调度CPU,控制CPU计算进程;融合了目前的计算节点管理与单服务器操作系统,在云数据中心实现计算资源的自由调度;整个操作系统横跨云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智能设备三端,实现云边端的协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主要部署在云服务器,基于云原生实现应用开发,并且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接入,多端应用。

我们从操作系统的本质入手来讨论其演进的内在逻辑。大体上看,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计算、存储、网络和I/O设备;对上,则支撑应用软件,协助应用软件调用计算、存储等软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还通过I/O设备实现人机交互。比如,电脑的人机交互就是鼠标+键盘作为输入,屏幕作为输出;手机的人机交互,主要的输入和输出介质都是屏幕。此外,还有摄像头、扬声器等输入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的演进,核心就是针对不同的终端计算设备,来变革对软硬件资源的调用方式,更好的支撑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对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是整个计算体系的核心,计算机的发展也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的。总体上,计算体系的演进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芯片本身提供的计算能力在飞速发展, 以前是CPU的摩尔定律主导,现在则是以AI为核心的异构计算挑大梁,终极形态就是量子计算芯片 。存储芯片也实现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存储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传输技术尤其是无限传输技术的进步,则改变着整个计算体系的资源组织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拉近了数据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催生出云计算这种新的计算资源组织方式。云计算并没有提升整个体系的计算能力,而是通过重新组织提升了整个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

传输能力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阶梯式发展的。无限通信技术历经1G/2G/3G/4G,目前正在进行5G通信网络的建设。几年之后,整个 社会 的数据传输能力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在整个计算体系中,计算、存储、传输是紧密相关的,传输能力的提升会改变计算、存储资源的组织方式。更大的带宽、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拉近了数据中心(包括边缘计算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计算、存储资源会在智能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一旦整个传输网络可以支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那么计算、存储资源就会向云端集中,终端则“退化”为一个人机交互界面 。手机、电脑的核心是人机交互,只需要保留屏幕、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无需再保留CPU、存储芯片(即使会保留部分计算、存储能力,低端芯片就完全够用)。智能终端输入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计算、存储,然后传输到终端进行显示。

面对数据中心-智能终端组成的新计算体系,计算、存储、I/O进行了重新分配,在物理上分离开了。这个时候,操作系统就需要横跨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根据需要调用相应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承担了大部分的计算、存储功能,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调配则成为新操作系统的核心。相对而言,对电脑、手机这些终端的调配则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相对于安卓操作系统,鸿蒙并不是重复造轮子,是有重大创新的。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致力于通过软总线来替换硬总线。在以前的操作系统中,无论是电脑端的Windows系统,还是手机端的Android、IOS系统,在通信线路上都是硬总线。在一整个电路板上通过物理的实体电路来连接各个计算单元(包括计算、存储、I/O),实现各部分数据的传输。

实体电路在空间上有很大限制,如果能够通过无线电磁波来进行各个计算单元的数据传输,就可以在空间上大大解放智能终端。各个计算单元不再必须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如果再通过标准化将各个计算单元进行解耦,进而实现不同计算单元的自由组合,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智能计算的想象空间。如果将几台电脑、手机放在一起,对于以前的操作系统,这些智能设备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系统操作一台设备,不同设备之间没有联系;而 对于鸿蒙操作系统而言,他们不再是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堆可以利用的计算单元,是一堆CPU、存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组合这些计算单元 。比如,要运行一个大型 游戏 ,一台电脑的配置不够,就调动周围几台电脑、手机的CPU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共同支撑计算需求。

除了对计算、存储资源的自由调度,软总线技术在I/O设备上有更大的应用潜力。过去几十年,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总体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在CPU、存储上取得很大的提升,以至于现在一台手机提供的计算能力,就超过以前的超级计算机。但是,在I/O设备方面却进展缓慢。除了键盘、鼠标、屏幕,电脑上就增加了一个摄像头和扬声器。很长一段时间,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厂商之间实现差异化的关键。 如果把智能计算设备与人进行类比,CPU相当于大脑,各种I/O设备相当于四肢,则计算机可谓一直处于“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状态 。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不同计算单元需要用硬总线来进行连接。比如,手机摄像头必须要安装在手机上,因而摄像头不能做的很大。如果通过软总线技术,如果把摄像头“拆下来”呢?智能手机只承担核心的计算、存储、显示、交互功能,其他功能通过各种专用设备实现,然后通过电磁波将专用设备与手机连接起来,这些专用设备就像“装在手机里”一样。这种情况下,手机摄像头就解除了物理限制,可以把像素做的很高,甚至与单反相机媲美(事实上,可以直接将单反相机与手机连接起来)。更进一步,为什么不能将手机、电脑与天文望远镜连接起来呢?通过手机、电脑操控望远镜,把看到的美景实时记录下来,还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者进行在线直播。

通过软总线技术,鸿蒙操作系统可以让计算机的“四肢”异常的发达。 鸿蒙系统可以“穿透”智能设备,直接利用设备内部的计算、存储、感知单元。在鸿蒙的“眼里”,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智能设备,而是一堆可以自由组合的计算模块。 手机、电脑,可以很轻易的与打印机、摄像机、微波炉、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 汽车 、电表、水表、体重秤、跑步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手机是“大脑”,其他设备则是“四肢”。

为什么以前没想到要用软总线来代替硬总线呢?因为以前的无线通信技术很不成熟。总体上看,通过物理线路来进行数据传输,在带宽、传输速度上还是有很大优势。软总线要替换硬总线,就必须要扩大数据传输的带宽,同时提升传输速率,降低延迟,这也是华为鸿蒙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鸿蒙只能说还在路上,软总线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要完美替换硬总线,依然还有一定距离。

依据相关数据,目前华为鸿蒙的软总线,已经达到1.8G的带宽、10毫秒延迟、35%的抖动。 10毫秒的延迟,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还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些实时控制系统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鸿蒙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数据延迟压下去,把带宽提升来。 这肯定是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会涉及到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的大幅度修改。如果上述技术指标能够接近硬总线,鸿蒙软总线所带来的优势就会得到释放。依据华为内部的说法,他们目前正致力于攻克分布式计算,有望将软总线的时延压低到微秒级。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鸿蒙必将大放异彩,中国的国产操作系统也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们拭目以待吧。

虽然鸿蒙相比于上一代操作系统,已经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或者说致力于实现很大的进步,关键在于软总线是否能在时延、带宽上赶上甚至超越硬总线)。但是,鸿蒙很可能不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理想形态。与鸿蒙相比,云计算操作系统更具有发展潜力。

那么,云操作系统与鸿蒙操作系统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

鸿蒙虽然比安卓更进一步,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本地化的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也是调配终端设备的计算资源。 所以,鸿蒙需要安装在手机、电脑、电视这种终端设备上。与之相比,云操作系统则是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或者说,云操作系统的主体在服务器上,终端设备上的系统只是起辅助作用。

云操作系统的核心也在软总线(我们暂且将其定义为软总线,即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不同计算单元),只是其软总线的载体是5G构建的广域网;与之相比,鸿蒙软总线的核心是蓝牙、WIFI等近场通信构建的局域网。在传输领域,有线宽带和无线通信是竞合关系。在无线通信内部,1G~5G网络,也和蓝牙、WIFI存在竞合关系。上一代主要是4G网络与WIFI的竞争,下一代则是5G网络与WIFI的竞争。总体上,大家更看好5G网络。云操作系统将主要建立在5G基础上,有线宽带、WIFI、蓝牙也会发挥作用。

数据的计算、存储由数据中心(包括边缘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来完成,智能终端主要保留两个功能,数据收集和人机交互。云操作系统横跨云端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来实现资源调配。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5G网络在带宽、时延、稳定性这些技术指标上能否达到硬总线的水平。与4G基站不同,5G将是宏基站与微基站(甚至更小的皮基站)相互配合,微基站或者皮基站其实就相当于室内WIFI。 从理论上来看,核心光通信网络+5G宏基站+5G微基站+皮基站,是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全覆盖的。云操作系统也必然是基于5G,将5G通信网络作为其“软总线”的载体。

当然,以上只是对理想情况的设想。 目前,无论是5G还是云计算,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5G技术还没成熟,5G网络覆盖也远未完成。尤为关键的是,5G网络在带宽、延迟这些技术性能上与硬总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上看,5G和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很快,协同效应越来越明显。 通过5~10年的时间,5G的带宽、延迟指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5G网络的建设也基本成熟。再加上边缘计算的发展,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智能终端,将形成紧密配合的计算体系,届时就可以支撑云操作的发展。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加入实现了云操作系统,整个计算体系会面临什么样的变革。云操作与原来的操作系统有什么不同,与鸿蒙所代表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又有什么不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鸿蒙系统的一系列设想,而且可以比鸿蒙做的更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下一代操作系统一定是面向物联网的,需要基于物联网设备来进行设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个根本的难题——如何平衡设备智能化与成本控制?

某种程度上,计算能力就是智能程度。一个设备能够提供的算力越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计算能力的主要载体是芯片,越强的芯片越贵。 按照以往的逻辑,要对一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核心就是通过嵌入更强大的芯片来让其具备计算能力,这必然会大幅增加设备的成本。

在为物联网设计操作系统时,有两个因素需要重点考虑:

物联网设备数量巨大,因此必须降低成本。 如果每台物联网设备都安装芯片,这样的成本是难以承受的。试想一下,台灯、冰箱、空调,甚至水表、电表,都安装CPU和存储芯片,这些设备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升(目前物联网设备中的各种嵌入式芯片计算能力较弱,比电脑、手机芯片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小很多,因而其智能化程度有限)。

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在于感知和控制,不在于计算。 未来,不仅家庭里会有各种智能设备,城市中也会密布各种传感器来监控城市的水、电、气等供应体系的状态。这些物联设备,核心作用是传感器和控制器,一方面将感知到的图像、电压等数据传入系统,另一方面依据指令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关闭阀门、调整摄像头角度等。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特点,要解决上述成本与智能化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算与感知、操控分离开来:物联网终端承担数据感知和操控的功能,把数据计算功能放到云端或者边缘计算端来完成。通过云操作系统,物联网设备可以安心做“四肢”,而将“大脑”放在云端或边缘端的服务器上。物联网设备上不用安装昂贵的芯片,依然可以获得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以此来实现低成本的智能化改造。

将数据计算功能从物联网终端剥离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推动物联网设备在计算上的标准化。

我们知道,操作系统跟计算芯片是高度耦合的。电脑上的微软操作系统+英特尔芯片,手机端的安卓系统+高通芯片都是如此。操作系统往往与芯片相互配合,共同演进。无论是英特尔的电脑芯片,还是高通的手机芯片,都是高度标准化的。与之不同,物联网设备中的嵌入式芯片却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这就为操作系统的发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芯片上不能实现统一,要用一套操作系统去适配多种多样的物联网芯片,系统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通过云边端协同的方式,把物联网设备的计算芯片统一放到云端或者边缘端的服务器上,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上的芯片是可以做到高度统一的,云操作系统只需要适配云服务器上的芯片。操作系统是调用硬件资源来完成计算任务,如果将计算任务集中到云端,那就屏蔽了本地终端设备的差异性。在云操作系统看来,无论是电脑、手机、平板还是车机、电视,本质上都是一块屏幕,操作起来都一样。

鸿蒙+物联网嵌入式芯片,只是一种过渡方案,终极方案还是云操作系统+云端标准计算芯片的方式。当然,实现上述的云边端协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上的嵌入式芯片依然会是主流方案。 这种情况下,华为的鸿蒙系统就不得不要去兼容各种各样的嵌入式芯片,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过反过来看,通过鸿蒙系统来倒逼物联网芯片的标准化,也可以推动我国芯片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也算鸿蒙的一大贡献。

以上从硬件计算资源的调度方面来分析云操作系统的优势。下面,我们从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看云操作系统可能的未来。

在计算架构中,操作系统与芯片耦合,应用软件则与操作系统耦合。同样的一个应用软件,如果要从一个操作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操作系统,需要重新开发。比如电脑端的微信和手机端的微信,虽然功能都一样,腾讯却要要基于Windows和安卓系统开发两次。同样在移动端,微信也要基于苹果的IOS系统再开发一次。 功能都一样,却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重复开发多次,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试想一下,面对各式各样的物联网设备,如果软件厂商也要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多次开发,那简直不能忍受。

所以,一次开发,多端适配,是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刚需,这也是鸿蒙尽力要实现的目标。操作系统是与计算芯片耦合的,面对多样化的嵌入式物联网芯片,鸿蒙必然要做出一些个性化适配,上面承载的应用软件也要做出相应的适配,这会增加一些开发难度。如果强行屏蔽底层芯片的差异,很可能会损害系统的性能,表现出来就是系统容易卡、稳定性差。

如果是云操作系统,由于计算芯片本身就是统一的,云操作系统主体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相应的,上层应用的主体也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终端设备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大部分情况就是一块触摸显示屏(在部分场景中再加上语音交互)。终端智能设备是一个访问云端应用的入口。无论是从手机、电脑还是电视、车机,甚至是从电冰箱、电梯广告屏幕上访问,接入的都是云端的同一个应用软件。这天然就没有应用适配的问题。

鸿蒙想要实现的是一处开发多端部署。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的是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应用。这种方式,在应用软件的标准化、性能表现等方面,比多端部署的方案更优。

我们以一个应用场景来举例说明:

华为鸿蒙项目负责人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鸿蒙的目标是让应用跟着人走,而不是锁定在特定的设备上。比如,当用户用手机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不用一直拿着手机,当用户走到客厅的时候,视频电话就自动接到电视上。这如果能实现,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操作系统,别说手机和电视打通,就是手机与平板电脑都不能打通。

在这个方案中,手机和电视都安装了鸿蒙系统,这毕竟是两个独立的设备,视频应用需要从手机传到电视上。我们用传球来做类比:面对一个运动的人,如何更好地把球传到他手里呢?目前的安卓、IOS操作系统,球只能锁定在一个人手里,如果用户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拿到球的;鸿蒙要实现的是,有多个人进行相互传球,当用户离开A走到B附近时,A就把手里的球传给B,然后B再把球传给用户;云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球依然只在A手里,但A站的比较远,传球能力很强,无论用户走到那里,他都可以把球直接传过去。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把球从A传到B的过程。

目前,云计算的重心,已经从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转向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云原生应用的目标就是一处开发,多端应用。 届时,本地终端是只是一个网络接入和人机交互的设备,并不需要部署应用。每个人有特定的应用账户,这个账户与其生物特征绑定(比如人脸、指纹),从任何终端都可以轻易接入云端应用中心,真正实现应用随人走。

电脑、手机作为个人应用的私密性将大大降低。每个人的电脑、手机之所以私密性强,最关键的是很多数据存储在本地端,并且,每个人下载的应用软件也不同,桌面的布局也独具特色。自己电脑用习惯了,别人的电脑用起来就总会感觉别扭。在云操作系统时代,这一切都会改变。本地终端几乎不再存储数据,别人拿着你的电脑,只要不能登录你的账户,也看不到你的任何信息。此外,云端不仅存储个人数据,也会存储你的电脑和手机桌面,你安装了什么软件,这些软件如何布局的,都可以完整的还原出来。

电脑、手机本质上就是一块屏幕,跟安装在 汽车 、冰箱、洗衣机上的屏幕没什么区别,都只是接入云数据中心的一个入口而已。 当你自己没带电脑,借用同事电脑办公时,只需登录自己的云端账户,同事电脑桌面立马跟你的一模一样。用完退出账户之后,你的一切使用记录在本地端都消失了(实际上本地端本来就没有做任何数据记录,只是一个显示屏)。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和你的同事都没有数据安全的担忧。

更进一步的,大部分设备都退化为屏幕后,设备本身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整个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手机、电脑终端由于不再追求高配置的计算和存储芯片,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原先6000元的电脑、手机,也许只需要2000元。另一方面,消费者虽然不需要买芯片,但需要为使用芯片付费。依据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使用的时间来进行付费。比如,用1000元的手机可以玩王者荣耀,看4K电影,但是每小时需要付费1元钱。 与企业端的云服务类似,个人消费者市场也全面进入云服务时代。

这对于用户也是有好处的:在C端的计算领域也实现“以租代售”,不用一次性付出几千元来购买昂贵的电子设备,有助于改善用户现金流;用户可以获得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突破单台设备的算力限制。当需要运行大型 游戏 的时候,可以获得超高的算力配置,并且只为这一段时间付费。单个用户只要愿意付费,可以通过获得目前超级计算机一样的计算能力。

如果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实现应用随人走,届时,各种触摸屏可能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毕竟,只是一块屏幕,成本比电脑要低很多),这些屏幕可以作为共享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在任何屏幕上便捷地登陆自己的云端账户,将这块屏幕变成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完毕退出账户后,设备上不会留有任何痕迹,也没有数据泄露的风险。这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办公的人而言,会带来巨大的便利,他们不用再背着一台电脑到处跑,因为“电脑”随处可见,用完即走。

综上, 鸿蒙比目前的安卓系统更进一步,但依然不是最终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云操作系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5G网络要足够成熟强大,云边端协同体系已经完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鸿蒙系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案。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云操作系统领域,都有哪些玩家。大体来看,云操作系统会有三类玩家:以往的操作系统企业,领先的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应用巨头。

操作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微软、谷歌、苹果这类操作系统厂商,在云操作系统领域依然会是重要玩家,并且,他们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微软,其服务器操作系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会慢慢向真正的云操作系统演进。华为目前已经推出了鸿蒙,虽然鸿蒙不是终极的云操作系统,但却是目前最好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通过鸿蒙进化成云计算操作系统,也比安卓等系统更方便。并且,鸿蒙在软总线技术上有积累,再加上华为领先的5G,华为云也具有不熟的实力,因而华为鸿蒙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

除了操作系统企业,头部云计算巨头也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再次说明下,目前云厂商所声称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还不是真正的云操作系统)。阿里云、AWS、谷歌云等,将其目前所谓的云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做成真正的操作系统,也未可知。

此外,还存在一类云操作系统玩家,那就是个别互联网应用巨头。最典型的就是腾讯(微信),其次是阿里巴巴(钉钉)。以微信为例,通过小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应用开发平台,微信本身操作系统化。微信账户就是云操作系统的账户,登陆微信然后打开各种小程序,跟登陆云桌面打开各种应用软件类似。因此,微信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玩家。此外,钉钉也在逐步把自己变成开发平台,也在操作系统化。

在未来的云操作系统之争中,中国将是美国的有力竞争者。国内华为、阿里巴巴、腾讯,都将是重要玩家。可以预见,未来的操作系统,不再只是美国的企业的天下。中国操作系统的自主化,是值得期待的。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网页题目:鸿蒙家电嵌入式开发,鸿蒙智能家居开发
网站链接:http://csdahua.cn/article/dsdcspi.html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