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认证已开启,让互联网推开诚信之门

近年来,网络失信行为屡有发生,网民损失惨重,企业品牌受损,社会运转所需的信任成本大大增加。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多次强调要“推进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以促进信息消费,创造安全可信的网络消费环境。

为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指示精神,28日,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召开“加快网站可信认证发展”研讨会,不少与会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网站认证事业还需进一步发展完善,需要多方携力推开互联网诚信之门。
网站认证是指权威机构对网站的域名、主办单位身份、经营资质、网站安全等信息进行核验,合格后向网站颁发认证证书。网站认证的目标在于向网民展示网站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具备相应的资质,从而提升网民对网站的信任感。

网站可信认证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茂江介绍了认证联盟网站认证业务的发展历程。他说,2011年12月,为了推动网站认证业务规范开展,认证联盟组织13家机构作为起草单位,共同制定国家标准《网站可信标识技术指南》并提交审批;2012年12月20日,旨在推动网站可信认证业务发展的专委会成立,同年,工信部组织开展了针对党政机关网站的网站可信认证试点工作;经过4年的精耕细作,目前已有50余万家网站提交了认证联盟网站可信认证申请,超过5万家网站通过了认证审核。

不过他还同时指出,业内从事网站认证业务的有多家平台,该业务在获得用户及市场认可的同时,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付费即可撤销风险警示、审核不严导致认证网站反成欺诈网站,导致互联网平台被判赔付等。针对上述现象,认证联盟秘书长刘权认为,“网站认证应遵循‘谁认证,谁负责’的原则。第一,在欺诈事件发生后,认证机构应主动担责,并主动协助受害者取证,尽快处理纠纷,完成相应的理赔事项;第二,认证机构可通过要求申请认证的用户缴纳合理的保证金、与保险公司合作等方式,设立欺诈赔付机制;第三,认证机构也可以与展示终端合作,共同设计认证产品,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安全保障赔付需求。”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东华指出,“从权威性和公正性上来说,我们更推崇开放性、规范化的‘第三方认证’体系。认证联盟网站认证业务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遵循国家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同时有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此外,‘第三方认证’的价值在于可以有效的将利益相关方分离,对网站采取更加客观权威的认证,为网民呈现更加可靠的认证信息。从而,最大程度的规避认证网站的违规操作,从源头消除认证网站实施欺诈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我国的网站认证业务事业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总体上是趋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李学林说,“当前,我国针对网站认证业务,还存在监管缺失现象。网站认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已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在加快网站认证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加强从业企业自律。我们希望各个互联网平台能够遵循国家标准《网站可信标识技术指南》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真正助推我国网站认证业务良性发展。”
标题名称:网站认证已开启,让互联网推开诚信之门
当前链接:http://csdahua.cn/article/eegdjs.html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