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分类算法函数,python中函数分类

Python分类算法问题

l1 = ['a', 'c', 't']

成都创新互联专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包含不限于成都做网站、成都网站建设、成都外贸网站建设、静乐网络推广、重庆小程序开发公司、静乐网络营销、静乐企业策划、静乐品牌公关、搜索引擎seo、人物专访、企业宣传片、企业代运营等,从售前售中售后,我们都将竭诚为您服务,您的肯定,是我们最大的嘉奖;成都创新互联为所有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静乐建站搭建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18982081108,官方网址:www.cdcxhl.com

l2 = ['3412a34214', 'fgfghc', '34242c34534', 'dsdfgdfcdfgdcccccg']

d = {}

for i in l1:

l = []

for j in l2:

if j.find(i) = 0:

l.append(j)

#print(i,l)

d[i] = l

d

{'a': ['3412a34214'], 'c': ['fgfghc', '34242c34534', 'dsdfgdfcdfgdcccccg'], 't': []}

kmeans算法用Python怎么实现

1、从Kmeans说起

Kmeans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聚类算法,使用了迭代的思想,关于其原理这里不说了。下面说一下如何在matlab中使用kmeans算法。

创建7个二维的数据点: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x=[randn(3,2)*.4;randn(4,2)*.5+ones(4,1)*[4 4]];

使用kmeans函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 kmeans(x, 2);

x是数据点,x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2指定要有2个中心点,也就是聚类结果要有2个簇。 class将是一个具有70个元素的列向量,这些元素依次对应70个数据点,元素值代表着其对应的数据点所处的分类号。某次运行后,class的值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2

2

2

1

1

1

1

这说明x的前三个数据点属于簇2,而后四个数据点属于簇1。 kmeans函数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C, sumd, D] = kmeans(x, 2)

class =

2

2

2

1

1

1

1

C =

4.0629 4.0845

-0.1341 0.1201

sumd =

1.2017

0.2939

D =

34.3727 0.0184

29.5644 0.1858

36.3511 0.0898

0.1247 37.4801

0.7537 24.0659

0.1979 36.7666

0.1256 36.2149

class依旧代表着每个数据点的分类;C包含最终的中心点,一行代表一个中心点;sumd代表着每个中心点与所属簇内各个数据点的距离之和;D的

每一行也对应一个数据点,行中的数值依次是该数据点与各个中心点之间的距离,Kmeans默认使用的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参考资料[3])的平方值。

kmeans函数使用的距离,也可以是曼哈顿距离(L1-距离),以及其他类型的距离,可以通过添加参数指定。

kmeans有几个缺点(这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说明):

1、最终簇的类别数目(即中心点或者说种子点的数目)k并不一定能事先知道,所以如何选一个合适的k的值是一个问题。

2、最开始的种子点的选择的好坏会影响到聚类结果。

3、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

4、等等。

2、kmeans++算法的基本思路

kmeans++算法的主要工作体现在种子点的选择上,基本原则是使得各个种子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但是又得排除噪声的影响。 以下为基本思路:

1、从输入的数据点集合(要求有k个聚类)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2、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一个点x,计算它与最近聚类中心(指已选择的聚类中心)的距离D(x)

3、选择一个新的数据点作为新的聚类中心,选择的原则是:D(x)较大的点,被选取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较大

4、重复2和3直到k个聚类中心被选出来

5、利用这k个初始的聚类中心来运行标准的k-means算法

假定数据点集合X有n个数据点,依次用X(1)、X(2)、……、X(n)表示,那么,在第2步中依次计算每个数据点与最近的种子点(聚类中心)的

距离,依次得到D(1)、D(2)、……、D(n)构成的集合D。在D中,为了避免噪声,不能直接选取值最大的元素,应该选择值较大的元素,然后将其对应

的数据点作为种子点。

如何选择值较大的元素呢,下面是一种思路(暂未找到最初的来源,在资料[2]等地方均有提及,笔者换了一种让自己更好理解的说法):

把集合D中的每个元素D(x)想象为一根线L(x),线的长度就是元素的值。将这些线依次按照L(1)、L(2)、……、L(n)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长

线L。L(1)、L(2)、……、L(n)称为L的子线。根据概率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在L上随机选择一个点,那么这个点所在的子线很有可能是比较长的子

线,而这个子线对应的数据点就可以作为种子点。下文中kmeans++的两种实现均是这个原理。

3、python版本的kmeans++

在 中能找到多种编程语言版本的Kmeans++实现。下面的内容是基于python的实现(中文注释是笔者添加的):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rom math import pi, sin, cos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from random import random, choice

from copy import copy

try:

import psyco

psyco.full()

except ImportError:

pass

FLOAT_MAX = 1e100

class Point:

__slots__ = ["x", "y", "group"]

def __init__(self, x=0.0, y=0.0, group=0):

self.x, self.y, self.group = x, y, group

def generate_points(npoints, radius):

points = [Point() for _ in xrange(npoints)]

# note: this is not a uniform 2-d distribution

for p in points:

r = random() * radius

ang = random() * 2 * pi

p.x = r * cos(ang)

p.y = r * sin(ang)

return points

def nearest_cluster_center(point, cluster_centers):

"""Distance and index of the closest cluster center"""

def sqr_distance_2D(a, b):

return (a.x - b.x) ** 2 + (a.y - b.y) ** 2

min_index = point.group

min_dist = FLOAT_MAX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d = sqr_distance_2D(cc, point)

if min_dist d:

min_dist = d

min_index = i

return (min_index, min_dist)

'''

points是数据点,nclusters是给定的簇类数目

cluster_centers包含初始化的nclusters个中心点,开始都是对象-(0,0,0)

'''

def kpp(points, cluster_centers):

cluster_centers[0] = copy(choice(points)) #随机选取第一个中心点

d = [0.0 for _ in xrange(len(points))] #列表,长度为len(points),保存每个点离最近的中心点的距离

for i in xrange(1, len(cluster_centers)): # i=1...len(c_c)-1

sum = 0

for j, p in enumerate(points):

d[j]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i])[1] #第j个数据点p与各个中心点距离的最小值

sum += d[j]

sum *= random()

for j, di in enumerate(d):

sum -= di

if sum 0:

continue

cluster_centers[i] = copy(points[j])

break

for p in points:

p.group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0]

'''

points是数据点,nclusters是给定的簇类数目

'''

def lloyd(points, nclusters):

cluster_centers = [Point() for _ in xrange(nclusters)] #根据指定的中心点个数,初始化中心点,均为(0,0,0)

# call k++ init

kpp(points, cluster_centers) #选择初始种子点

# 下面是kmeans

lenpts10 = len(points) 10

changed = 0

while True:

# group element for centroids are used as counters

for cc in cluster_centers:

cc.x = 0

cc.y = 0

cc.group = 0

for p in points:

cluster_centers[p.group].group += 1 #与该种子点在同一簇的数据点的个数

cluster_centers[p.group].x += p.x

cluster_centers[p.group].y += p.y

for cc in cluster_centers: #生成新的中心点

cc.x /= cc.group

cc.y /= cc.group

# find closest centroid of each PointPtr

changed = 0 #记录所属簇发生变化的数据点的个数

for p in points:

min_i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0]

if min_i != p.group:

changed += 1

p.group = min_i

# stop when 99.9% of points are good

if changed = lenpts10:

break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cc.group = i

return cluster_centers

def print_eps(points, cluster_centers, W=400, H=400):

Color = namedtuple("Color", "r g b");

colors = []

for i in xrange(len(cluster_centers)):

colors.append(Color((3 * (i + 1) % 11) / 11.0,

(7 * i % 11) / 11.0,

(9 * i % 11) / 11.0))

max_x = max_y = -FLOAT_MAX

min_x = min_y = FLOAT_MAX

for p in points:

if max_x p.x: max_x = p.x

if min_x p.x: min_x = p.x

if max_y p.y: max_y = p.y

if min_y p.y: min_y = p.y

scale = min(W / (max_x - min_x),

H / (max_y - min_y))

cx = (max_x + min_x) / 2

cy = (max_y + min_y) / 2

print "%%!PS-Adobe-3.0\n%%%%BoundingBox: -5 -5 %d %d" % (W + 10, H + 10)

print ("/l {rlineto} def /m {rmoveto} def\n" +

"/c { .25 sub exch .25 sub exch .5 0 360 arc fill } def\n" +

"/s { moveto -2 0 m 2 2 l 2 -2 l -2 -2 l closepath " +

" gsave 1 setgray fill grestore gsave 3 setlinewidth" +

" 1 setgray stroke grestore 0 setgray stroke }def")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print ("%g %g %g setrgbcolor" %

(colors[i].r, colors[i].g, colors[i].b))

for p in points:

if p.group != i:

continue

print ("%.3f %.3f c" % ((p.x - cx) * scale + W / 2,

(p.y - cy) * scale + H / 2))

print ("\n0 setgray %g %g s" % ((cc.x - cx) * scale + W / 2,

(cc.y - cy) * scale + H / 2))

print "\n%%%%EOF"

def main():

npoints = 30000

k = 7 # # clusters

points = generate_points(npoints, 10)

cluster_centers = lloyd(points, k)

print_eps(points, cluster_centers)

main()

上述代码实现的算法是针对二维数据的,所以Point对象有三个属性,分别是在x轴上的值、在y轴上的值、以及所属的簇的标识。函数lloyd是

kmeans++算法的整体实现,其先是通过kpp函数选取合适的种子点,然后对数据集实行kmeans算法进行聚类。kpp函数的实现完全符合上述

kmeans++的基本思路的2、3、4步。

建议收藏!10 种 Python 聚类算法完整操作示例

聚类或聚类分析是无监督学习问题。它通常被用作数据分析技术,用于发现数据中的有趣模式,例如基于其行为的客户群。有许多聚类算法可供选择,对于所有情况,没有单一的最佳聚类算法。相反,最好探索一系列聚类算法以及每种算法的不同配置。在本教程中,你将发现如何在 python 中安装和使用顶级聚类算法。完成本教程后,你将知道:

聚类分析,即聚类,是一项无监督的机器学习任务。它包括自动发现数据中的自然分组。与监督学习(类似预测建模)不同,聚类算法只解释输入数据,并在特征空间中找到自然组或群集。

群集通常是特征空间中的密度区域,其中来自域的示例(观测或数据行)比其他群集更接近群集。群集可以具有作为样本或点特征空间的中心(质心),并且可以具有边界或范围。

聚类可以作为数据分析活动提供帮助,以便了解更多关于问题域的信息,即所谓的模式发现或知识发现。例如:

聚类还可用作特征工程的类型,其中现有的和新的示例可被映射并标记为属于数据中所标识的群集之一。虽然确实存在许多特定于群集的定量措施,但是对所识别的群集的评估是主观的,并且可能需要领域专家。通常,聚类算法在人工合成数据集上与预先定义的群集进行学术比较,预计算法会发现这些群集。

有许多类型的聚类算法。许多算法在特征空间中的示例之间使用相似度或距离度量,以发现密集的观测区域。因此,在使用聚类算法之前,扩展数据通常是良好的实践。

一些聚类算法要求您指定或猜测数据中要发现的群集的数量,而另一些算法要求指定观测之间的最小距离,其中示例可以被视为“关闭”或“连接”。因此,聚类分析是一个迭代过程,在该过程中,对所识别的群集的主观评估被反馈回算法配置的改变中,直到达到期望的或适当的结果。scikit-learn 库提供了一套不同的聚类算法供选择。下面列出了10种比较流行的算法:

每个算法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方法来应对数据中发现自然组的挑战。没有最好的聚类算法,也没有简单的方法来找到最好的算法为您的数据没有使用控制实验。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回顾如何使用来自 scikit-learn 库的这10个流行的聚类算法中的每一个。这些示例将为您复制粘贴示例并在自己的数据上测试方法提供基础。我们不会深入研究算法如何工作的理论,也不会直接比较它们。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

在本节中,我们将回顾如何在 scikit-learn 中使用10个流行的聚类算法。这包括一个拟合模型的例子和可视化结果的例子。这些示例用于将粘贴复制到您自己的项目中,并将方法应用于您自己的数据。

1.库安装

首先,让我们安装库。不要跳过此步骤,因为你需要确保安装了最新版本。你可以使用 pip Python 安装程序安装 scikit-learn 存储库,如下所示:

接下来,让我们确认已经安装了库,并且您正在使用一个现代版本。运行以下脚本以输出库版本号。

运行该示例时,您应该看到以下版本号或更高版本。

2.聚类数据集

我们将使用 make _ classification ()函数创建一个测试二分类数据集。数据集将有1000个示例,每个类有两个输入要素和一个群集。这些群集在两个维度上是可见的,因此我们可以用散点图绘制数据,并通过指定的群集对图中的点进行颜色绘制。这将有助于了解,至少在测试问题上,群集的识别能力如何。该测试问题中的群集基于多变量高斯,并非所有聚类算法都能有效地识别这些类型的群集。因此,本教程中的结果不应用作比较一般方法的基础。下面列出了创建和汇总合成聚类数据集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将创建合成的聚类数据集,然后创建输入数据的散点图,其中点由类标签(理想化的群集)着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不同的数据组在两个维度,并希望一个自动的聚类算法可以检测这些分组。

已知聚类着色点的合成聚类数据集的散点图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查看应用于此数据集的聚类算法的示例。我已经做了一些最小的尝试来调整每个方法到数据集。3.亲和力传播亲和力传播包括找到一组最能概括数据的范例。

它是通过 AffinityPropagation 类实现的,要调整的主要配置是将“ 阻尼 ”设置为0.5到1,甚至可能是“首选项”。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我无法取得良好的结果。

数据集的散点图,具有使用亲和力传播识别的聚类

4.聚合聚类

聚合聚类涉及合并示例,直到达到所需的群集数量为止。它是层次聚类方法的更广泛类的一部分,通过 AgglomerationClustering 类实现的,主要配置是“ n _ clusters ”集,这是对数据中的群集数量的估计,例如2。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分组。

使用聚集聚类识别出具有聚类的数据集的散点图

5.BIRCHBIRCH

聚类( BIRCH 是平衡迭代减少的缩写,聚类使用层次结构)包括构造一个树状结构,从中提取聚类质心。

它是通过 Birch 类实现的,主要配置是“ threshold ”和“ n _ clusters ”超参数,后者提供了群集数量的估计。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分组。

使用BIRCH聚类确定具有聚类的数据集的散点图

6.DBSCANDBSCAN

聚类(其中 DBSCAN 是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的噪声应用程序)涉及在域中寻找高密度区域,并将其周围的特征空间区域扩展为群集。

它是通过 DBSCAN 类实现的,主要配置是“ eps ”和“ min _ samples ”超参数。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需要更多的调整,但是找到了合理的分组。

使用DBSCAN集群识别出具有集群的数据集的散点图

7.K均值

K-均值聚类可以是最常见的聚类算法,并涉及向群集分配示例,以尽量减少每个群集内的方差。

它是通过 K-均值类实现的,要优化的主要配置是“ n _ clusters ”超参数设置为数据中估计的群集数量。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分组,尽管每个维度中的不等等方差使得该方法不太适合该数据集。

使用K均值聚类识别出具有聚类的数据集的散点图

8.Mini-Batch

K-均值Mini-Batch K-均值是 K-均值的修改版本,它使用小批量的样本而不是整个数据集对群集质心进行更新,这可以使大数据集的更新速度更快,并且可能对统计噪声更健壮。

它是通过 MiniBatchKMeans 类实现的,要优化的主配置是“ n _ clusters ”超参数,设置为数据中估计的群集数量。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会找到与标准 K-均值算法相当的结果。

带有最小批次K均值聚类的聚类数据集的散点图

9.均值漂移聚类

均值漂移聚类涉及到根据特征空间中的实例密度来寻找和调整质心。

它是通过 MeanShift 类实现的,主要配置是“带宽”超参数。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数据中找到一组合理的群集。

具有均值漂移聚类的聚类数据集散点图

10.OPTICSOPTICS

聚类( OPTICS 短于订购点数以标识聚类结构)是上述 DBSCAN 的修改版本。

它是通过 OPTICS 类实现的,主要配置是“ eps ”和“ min _ samples ”超参数。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我无法在此数据集上获得合理的结果。

使用OPTICS聚类确定具有聚类的数据集的散点图

11.光谱聚类

光谱聚类是一类通用的聚类方法,取自线性线性代数。

它是通过 Spectral 聚类类实现的,而主要的 Spectral 聚类是一个由聚类方法组成的通用类,取自线性线性代数。要优化的是“ n _ clusters ”超参数,用于指定数据中的估计群集数量。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了合理的集群。

使用光谱聚类聚类识别出具有聚类的数据集的散点图

12.高斯混合模型

高斯混合模型总结了一个多变量概率密度函数,顾名思义就是混合了高斯概率分布。它是通过 Gaussian Mixture 类实现的,要优化的主要配置是“ n _ clusters ”超参数,用于指定数据中估计的群集数量。下面列出了完整的示例。

运行该示例符合训练数据集上的模型,并预测数据集中每个示例的群集。然后创建一个散点图,并由其指定的群集着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群集被完美地识别。这并不奇怪,因为数据集是作为 Gaussian 的混合生成的。

使用高斯混合聚类识别出具有聚类的数据集的散点图

在本文中,你发现了如何在 python 中安装和使用顶级聚类算法。具体来说,你学到了:

python中有哪些简单的算法?

首先谢谢邀请,

python中有的算法还是比较多的?

python之所以火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算法!

感觉有本书比较适合你,不过可惜的是这本书没有电子版,只有纸质的。

这本书对于算法从基本的入门到实现,循序渐进的介绍,比如里面就涵盖了数学建模的常用算法。

第 1章 从数学建模到人工智能

1.1 数学建模1.1.1 数学建模与人工智能1.1.2 数学建模中的常见问题1.2 人工智能下的数学1.2.1 统计量1.2.2 矩阵概念及运算1.2.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2.4 高等数学——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

第2章 Python快速入门

2.1 安装Python2.1.1 Python安装步骤2.1.2 IDE的选择2.2 Python基本操作2.2.1 第 一个小程序2.2.2 注释与格式化输出2.2.3 列表、元组、字典2.2.4 条件语句与循环语句2.2.5 break、continue、pass2.3 Python高级操作2.3.1 lambda2.3.2 map2.3.3 filter

第3章 Python科学计算库NumPy

3.1 NumPy简介与安装3.1.1 NumPy简介3.1.2 NumPy安装3.2 基本操作3.2.1 初识NumPy3.2.2 NumPy数组类型3.2.3 NumPy创建数组3.2.4 索引与切片3.2.5 矩阵合并与分割3.2.6 矩阵运算与线性代数3.2.7 NumPy的广播机制3.2.8 NumPy统计函数3.2.9 NumPy排序、搜索3.2.10 NumPy数据的保存

第4章 常用科学计算模块快速入门

4.1 Pandas科学计算库4.1.1 初识Pandas4.1.2 Pandas基本操作4.2 Matplotlib可视化图库4.2.1 初识Matplotlib4.2.2 Matplotlib基本操作4.2.3 Matplotlib绘图案例4.3 SciPy科学计算库4.3.1 初识SciPy4.3.2 SciPy基本操作4.3.3 SciPy图像处理案例第5章 Python网络爬虫5.1 爬虫基础5.1.1 初识爬虫5.1.2 网络爬虫的算法5.2 爬虫入门实战5.2.1 调用API5.2.2 爬虫实战5.3 爬虫进阶—高效率爬虫5.3.1 多进程5.3.2 多线程5.3.3 协程5.3.4 小结

第6章 Python数据存储

6.1 关系型数据库MySQL6.1.1 初识MySQL6.1.2 Python操作MySQL6.2 NoSQL之MongoDB6.2.1 初识NoSQL6.2.2 Python操作MongoDB6.3 本章小结6.3.1 数据库基本理论6.3.2 数据库结合6.3.3 结束语

第7章 Python数据分析

7.1 数据获取7.1.1 从键盘获取数据7.1.2 文件的读取与写入7.1.3 Pandas读写操作7.2 数据分析案例7.2.1 普查数据统计分析案例7.2.2 小结

第8章 自然语言处理

8.1 Jieba分词基础8.1.1 Jieba中文分词8.1.2 Jieba分词的3种模式8.1.3 标注词性与添加定义词8.2 关键词提取8.2.1 TF-IDF关键词提取8.2.2 TextRank关键词提取8.3 word2vec介绍8.3.1 word2vec基础原理简介8.3.2 word2vec训练模型8.3.3 基于gensim的word2vec实战

第9章 从回归分析到算法基础

9.1 回归分析简介9.1.1 “回归”一词的来源9.1.2 回归与相关9.1.3 回归模型的划分与应用9.2 线性回归分析实战9.2.1 线性回归的建立与求解9.2.2 Python求解回归模型案例9.2.3 检验、预测与控制

第10章 从K-Means聚类看算法调参

10.1 K-Means基本概述10.1.1 K-Means简介10.1.2 目标函数10.1.3 算法流程10.1.4 算法优缺点分析10.2 K-Means实战

第11章 从决策树看算法升级

11.1 决策树基本简介11.2 经典算法介绍11.2.1 信息熵11.2.2 信息增益11.2.3 信息增益率11.2.4 基尼系数11.2.5 小结11.3 决策树实战11.3.1 决策树回归11.3.2 决策树的分类

第12章 从朴素贝叶斯看算法多变 193

12.1 朴素贝叶斯简介12.1.1 认识朴素贝叶斯12.1.2 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工作过程12.1.3 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优缺点12.2 3种朴素贝叶斯实战

第13章 从推荐系统看算法场景

13.1 推荐系统简介13.1.1 推荐系统的发展13.1.2 协同过滤13.2 基于文本的推荐13.2.1 标签与知识图谱推荐案例13.2.2 小结

第14章 从TensorFlow开启深度学习之旅

14.1 初识TensorFlow14.1.1 什么是TensorFlow14.1.2 安装TensorFlow14.1.3 TensorFlow基本概念与原理14.2 TensorFlow数据结构14.2.1 阶14.2.2 形状14.2.3 数据类型14.3 生成数据十二法14.3.1 生成Tensor14.3.2 生成序列14.3.3 生成随机数14.4 TensorFlow实战

希望对你有帮助!!!

贵在坚持,自己掌握一些,在工作中不断打磨,高薪不是梦!!

python分类算法有哪些

python虽然具备很多高级模块,也是自带电池的编程语言,但是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基本的算法还是需要掌握,本文主要介绍列表的一些排序算法

递归是算法中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有三个特点,1

调用自身

2

具有结束条件

3

代码规模逐渐减少

python算法有哪些

Python算法的特征

1. 有穷性:算法的有穷性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2. 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 输入项: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 输出项: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 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骤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6. 高效性:执行速度快、占用资源少;

7. 健壮性:数据响应正确。

Python算法分类:

1.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排序已经完成。

2.

插入排序:没有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那么粗暴,其原理最容易理解,插入排序是一种最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啊,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排序,找到对应位置。

3.

希尔排序:也被叫做递减增量排序方法,是插入排序的改进版本。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提出改进方法的排序算法,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排序分割成为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4.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5. 快速排序:由东尼·霍尔所发展的一种排序算法。又是一种分而治之思想在排序算法上的典型应用,本质上快速排序应该算是冒泡排序基础上的递归分治法。

6.

堆排序: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它的父结点。

7.

计算排序:其核心在于将输入的数据值转化为键存储在额外开辟的数组空间中,作为一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计算排序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具有确定范围的整数。


当前题目:python分类算法函数,python中函数分类
当前URL:http://csdahua.cn/article/hdcchj.html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