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本篇内容介绍了“redis的基础数据结构是怎样的”的有关知识,在实际案例的操作过程中,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吧!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能够学有所成!
创新互联专业提供成都服务器托管服务,为用户提供五星数据中心、电信、双线接入解决方案,用户可自行在线购买成都服务器托管服务,并享受7*24小时金牌售后服务。
当一个集合只包含整数,且这个集合的元素不多的时候,Redis 就会使用整数集合 intset 。首先看 intset 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intset {
// 编码方式
uint32_t encoding;
// 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
uint32_t length;
// 保存元素的数组
int8_t contents[];
} intset;
其实 intset 的数据结构比较好理解。一个数据保存元素,length 保存元素的数量,也就是contents的大小,encoding 用于保存数据的编码方式。
通过代码我们可以知道,encoding 的编码类型包括了:
#define INTSET_ENC_INT16 (sizeof(int16_t))
#define INTSET_ENC_INT32 (sizeof(int32_t))
#define INTSET_ENC_INT64 (sizeof(int64_t))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来。 Redis encoding的类型,就是指数据的大小。作为一个内存数据库,采用这种设计就是为了节约内存。
既然有从小到大的三个数据结构,在插入数据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小的数据结构来节约内存,如果插入的数据大于原有的数据结构,就会触发扩容。
扩容有三个步骤:
根据新元素的类型,修改整个数组的数据类型,并重新分配空间
将原有的的数据,装换为新的数据类型,重新放到应该在的位置上,且保存顺序性
再插入新元素
整数集合不支持降级操作,一旦升级就不能降级了。
跳跃表是链表的一种,是一种利用空间换时间的数据结构。跳表平均支持 O(logN),最坏O(N)复杂度的查找。
跳表是由一个zskiplist 和 多个 zskiplistNode 组成。我们先看看他们的结构:
/* ZSETs use a specialized version of Skiplists *//*
* 跳跃表节点
*/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 成员对象
robj *obj;
// 分值
double score;
// 后退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 层
struct zskiplistLevel {
// 前进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 跨度
unsigned int span;
} level[];
} zskiplistNode;
/*
* 跳跃表
*/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 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
struct z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 表中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 表中层数最大的节点的层数
int level;
} zskiplist;
所以根据这个代码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结构图:
其实跳表就是一个利用空间换时间的数据结构,利用 level 作为链表的索引。
之前有人问过 Redis 的作者 为什么使用跳跃表,而不是 tree 来构建索引?作者的回答是:
省内存。
服务于 ZRANGE 或者 ZREVRANGE 是一个典型的链表场景。时间复杂度的表现和平衡树差不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跳跃表的实现很简单就能达到 O(logN)的级别。
压缩链表 Redis 作者的介绍是,为了尽可能节约内存设计出来的双向链表。
对于一个压缩列表代码里注释给出的数据结构如下:
zlbytes
表示的是整个压缩列表使用的内存字节数
zltail
指定了压缩列表的尾节点的偏移量
zllen
是压缩列表 entry 的数量
entry
就是 ziplist 的节点
zlend
标记压缩列表的末端
这个列表中还有单个指针:
ZIPLIST_ENTRY_HEAD
列表开始节点的头偏移量
ZIPLIST_ENTRY_TAIL
列表结束节点的头偏移量
ZIPLIST_ENTRY_END
列表的尾节点结束的偏移量
再看看一个 entry 的结构:
/*
* 保存 ziplist 节点信息的结构
*/
typedef struct zlentry {
// prevrawlen :前置节点的长度
// prevrawlensize :编码 prevrawlen 所需的字节大小
unsigned int prevrawlensize, prevrawlen;
// len :当前节点值的长度
// lensize :编码 len 所需的字节大小
unsigned int lensize, len;
// 当前节点 header 的大小
// 等于 prevrawlensize + lensize
unsigned int headersize;
// 当前节点值所使用的编码类型
unsigned char encoding;
// 指向当前节点的指针
unsigned char *p;
} zlentry;
依次解释一下这几个参数。
prevrawlen
前置节点的长度,这里多了一个 size,其实是记录了 prevrawlen 的尺寸。Redis 为了节约内存并不是直接使用默认的 int 的长度,而是逐渐升级的。
同理 len
记录的是当前节点的长度,lensize
记录的是 len 的长度。headersize
就是前文提到的两个 size 之和。encoding
就是这个节点的数据类型。这里注意一下 encoding 的类型只包括整数和字符串。p
节点的指针,不用过多的解释。
需要注意一点,因为每个节点都保存了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如果发生了更新或者删除节点,则这个节点之后的数据也需要修改,有一种最坏的情况就是如果每个节点都处于需要扩容的零界点,就会造成这个节点之后的节点都要修改 size 这个参数,引发连锁反应。这个时候就是 压缩链表最坏的时间复杂度 O(n^2)。不过所有节点都处于临界值,这样的概率可以说比较小。
“Redis的基础数据结构是怎样的”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创新互联网站,小编将为大家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实用文章!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