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AndroidNDK环境配置以及配合eclipse使用NDK

最近由于项目中经常用到jni,在这里将使用jni不步邹分享给大家!

公司主营业务:网站制作、成都做网站、移动网站开发等业务。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互联网宣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互联是一支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澎湃、和谐高效的团队。公司秉承以“开放、自由、严谨、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要求,感谢他们从不同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让我们激情的团队有机会用头脑与智慧不断的给客户带来惊喜。创新互联推出宣化免费做网站回馈大家。

一.下载NDK


http://developer.android.com/sdk/ndk/index.html

目前最新版本是r8(android-ndk-r8-linux-x86.tar.bz2) 

二.配置环境

从r7版本开始,Linux下直接解压就可以使用,在windows下cygwin也已经集成在NDK里面了,解压完配置下环境变量就可以使用了。

在~/.bashrc(Linux下配置环境变量的文件)文件末尾加上:

export NDK_HOME=/home/xxx/android_env/android-ndk-r8/export PATH=$NDK_HOME:$PATH
     到这里 NDK 的环境就已经配置好了,在任意目录下就给使用 NDK 提供的工具, NDK 提供的主要的工具是 ndk-build,在任意目录下执行:ndk-build

执行结果:

AndroidNDK: Could not find application project directory !   
Android NDK: Please define the NDK_PROJECT_PATH variable topoint to it.   
/home/xxx/android_env/android-ndk-r8/build/core/build-local.mk:130:*** Android NDK: Aborting    .  Stop.

说明配置成功。

三.代码的编写

1.首先是写java代码

建立一个Android应用工程HelloJni,创建HelloJni.java文件:

HelloJni.java:

代码:

package com.xxx.hello;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android.os.Bundle;

importandroid.widget.TextView;

public class HelloJniextendsActivity {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 */

@Override

public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TextViewtv =newTextView(this);

tv.setText(stringFromJNI());

setContentView(tv);

}

public native String stringFromJNI();

static{

System.loadLibrary("hello-jni");

}

}

这段代码很简单,注释也很清晰,这里只提两点:

a:

static{

System.loadLibrary("hello-jni");

}

表明程序开始运行的时候会加载hello-jni,static区声明的代码会先于onCreate方法执行。如果你的程序中有多个类,而且如果HelloJni这个类不是你应用程序的入口,那么hello-jni(完整的名字是libhello-jni.so)这个库会在第一次使用HelloJni这个类的时候加载。

b:

publicnative String stringFromJNI();

可以看到这个方法的声明中有native关键字,这个关键字表示这个方法是本地方法,也就是说这个方法是通过本地代码(C/C++)实现的,在java代码中仅仅是声明。

用eclipse编译该工程,生成相应的.class文件,这步必须在下一步之前完成,因为生成.h文件需要用到相应的.class文件。

2.编写相应的C/C++代码

刚开始学的时候,有个问题会让人很困惑,相应的C/C++代码如何编写,函数名如何定义?这里讲一个方法,利用javah这个工具生成相应的.h文件,然后根据这个.h文件编写相应的C/C++代码。

2.1生成相应.h文件:

就拿我这的环境来说,首先在终端下进入刚刚建立的HelloJni工程的目录:

代码:

xxx@xion-driver:~$cd 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

ls查看工程文件

代码:

xxx@xion-driver:~/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ls

AndroidManifest.xml assets bin default.properties gen res src

可以看到目前仅仅有几个标准的android应用程序的文件(夹)。

首先我们在工程目录下建立一个jni文件夹:

代码:

xxx@xion-driver:~/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mkdir jni

xxx@xion-driver:~/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ls

AndroidManifest.xml assets bin default.properties gen jni res src

下面就可以生成相应的.h文件了:

代码:

xxx@xion-driver:~/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javah -classpath bin/classes -d jni com.xxx.hello.HelloJni

-classpathbin:表示类的路劲

-djni:表示生成的头文件存放的目录

com.xxx.hello.HelloJni则是完整类名

现在可以看到jni目录下多了个.h文件:

代码:

xxx@xion-driver:~/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cd jni/

xxx@xion-driver:~/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jni$ls

com_xxx_hello_HelloJni.h

我们来看看com_xxx_hello_HelloJni.h的内容:

com_xxx_hello_HelloJni.h:

代码:

/* DONOT EDIT THIS FILE - it is machine generated */

#include

/*Header for class com_xxx_hello_HelloJni */

#ifndef_Included_com_xxx_hello_HelloJni

#define_Included_com_xxx_hello_HelloJni

#ifdef__cplusplus

extern"C" {

#endif

/*

*Class: com_xxx_hello_HelloJni

*Method: stringFromJNI

*Signature: ()Ljava/lang/String;

*/

JNIEXPORT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xxx_hello_HelloJni_stringFromJNI

(JNIEnv*, jobject);

#ifdef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上面代码中的JNIEXPORT和JNICALL是jni的宏,在android的jni中不需要,当然写上去也不会有错。

从上面的源码中可以看出这个函数名那是相当的长啊。。。。不过还是很有规律的, 完全按照:java_pacakege_class_mathod形式来命名。

也就是说:

Hello.java中stringFromJNI()方法对应于C/C++中的Java_com_xxx_hello_HelloJni_stringFromJNI方法

注意下其中的注释:

代码:

Signature:()Ljava/lang/String;

()Ljava/lang/String;

()表示函数的参数为空(这里为空是指除了JNIEnv*, jobject这两个参数之外没有其他参数,JNIEnv*,jobject是所有jni函数必有的两个参数,分别表示jni环境和对应的java类(或对象)本身),

Ljava/lang/String;表示函数的返回值是java的String对象。

2.2编写相应的.c文件:

hello-jni.c:

代码:

#include

#include

JNIEXPORT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xxx_hello_HelloJni_stringFromJNI(JNIEnv*env, jobject obj)

{

return(*env)->NewStringUTF(env,"Hello from JNI !");

}

Java_com_xxx_hello_HelloJni_stringFromJNI函数只是简单的返回了一个内容为"Hellofrom JNI !"的jstring对象(对应于java中的String对象)。

hello-jni.c文件已经编写好了,现在可以把com_xxx_hello_HelloJni.h文件给删了,当然留着也行,只是我还是习惯把不需要的文件给清理干净了。

3.编译hello-jni.c生成相应的库

3.1编写Android.mk文件

在jni目录下(即hello-jni.c同级目录下)新建一个Android.mk文件,Android.mk文件是Android的makefile文件,内容如下:

代码:

LOCAL_PATH:= $(call my-dir)

include$(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hello-jni

LOCAL_SRC_FILES:= hello-jni.c

include$(BUILD_SHARED_LIBRARY)

LOCAL_PATH:= $(call my-dir)

一个Android.mk文件首先必须定义好LOCAL_PATH变量。它用于在开发树中查找源文件。在这个例子中,宏函数’my-dir’,由编译系统提供,用于返回当前路径(即包含Android.mkfile文件的目录)。

include$( CLEAR_VARS)

CLEAR_VARS由编译系统提供,指定让GNUMAKEFILE为你清除许多LOCAL_XXX变量(例如LOCAL_MODULE, LOCAL_SRC_FILES,LOCAL_STATIC_LIBRARIES,等等...),

除LOCAL_PATH。这是必要的,因为所有的编译控制文件都在同一个GNUMAKE执行环境中,所有的变量都是全局的。

LOCAL_MODULE:= hello-jni

编译的目标对象,LOCAL_MODULE变量必须定义,以标识你在Android.mk文件中描述的每个模块。名称必须是唯一的,而且不包含任何空格。

注意:编译系统会自动产生合适的前缀和后缀,换句话说,一个被命名为'hello-jni'的共享库模块,将会生成'libhello-jni.so'文件。

重要注意事项:

如果你把库命名为‘libhello-jni’,编译系统将不会添加任何的lib前缀,也会生成'libhello-jni.so',这是为了支持来源于Android平台的源代码的Android.mk文件,如果你确实需要这么做的话。

LOCAL_SRC_FILES:= hello-jni.c

LOCAL_SRC_FILES变量必须包含将要编译打包进模块中的C或C++源代码文件。注意,你不用在这里列出头文件和包含文件,因为编译系统将会自动为你找出依赖型的文件;仅仅列出直接传递给编译器的源代码文件就好。

注意,默认的C++源码文件的扩展名是’.cpp’.指定一个不同的扩展名也是可能的,只要定义LOCAL_DEFAULT_CPP_EXTENSION变量,不要忘记开始的小圆点(也就是’.cxx’,而不是’cxx’)

include$(BUILD_SHARED_LIBRARY)

BUILD_SHARED_LIBRARY表示编译生成共享库,是编译系统提供的变量,指向一个GNUMakefile脚本,负责收集自从上次调用'include$(CLEAR_VARS)'以来,定义在LOCAL_XXX变量中的所有信息,并且决定编译什么,如何正确地去做。还有BUILD_STATIC_LIBRARY变量表示生成静态库:lib$(LOCAL_MODULE).a,BUILD_EXECUTABLE表示生成可执行文件。

3.2生成.so共享库文件

代码:

xxx@xion-driver:~/android_env/eclipse/Workspace/HelloJni$ndk-build

Install : libhello-jni.so => libs/armeabi/libhello-jni.so

可以看到已经正确的生成了libhello-jni.so共享库了。

4.在eclipse重新编译HelloJni工程,生成apk

eclipse中刷新下HelloJni工程,重新编译生成apk,libhello-jni.so共享库会一起打包在apk文件内。

Linux下Android NDK环境配置以及配合eclipse使用NDK


本文名称:Linux下AndroidNDK环境配置以及配合eclipse使用NDK
网站地址:http://csdahua.cn/article/jpjdgi.html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