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更多的是人们已经适应了XP的操作方式,这个是Win8失败的原因所在,操作方式太过奇葩,使得一些人不大习惯这样的方式,宁可留在XP或者Win7也不吃螃蟹。
成都创新互联是专业的沈阳网站建设公司,沈阳接单;提供网站制作、成都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建网站,PHP网站建设等专业做网站服务;采用PHP框架,可快速的进行沈阳网站开发网页制作和功能扩展;专业做搜索引擎喜爱的网站,专业的做网站团队,希望更多企业前来合作!
至于Vista,这个可以说是一代失败的产品,但就是Vista的失败才奠定了Win7的成功。
再者就是Win10,Win10到了今天已经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该适应的也适应了,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更愿意留在Win7呢?我认为原因有下:
1、更喜欢Win7操作方式——不管怎么说,Win10在操作方式上面仍然有不小的改动,这些改动会让一些比较死板的人不习惯,宁可留在老系统也不升级新系统。
2、Win7的兼容性相对来说,是目前最好的,Win10出了将近一年,因为可以免费升级,所以发展得很快,但兼容性方面还没有到达超越Win7的地步。
3、懒得换——有些人就是不想换Win10,也懒得适应这个系统,有些时候微软自带的更新会时不时自动下载Win10(不管Win10党承认不承认,这个是事实,除非你关闭Windows Update,完全设定为不更新,否则始终会自动更新的,然而没有多少人会知道关闭这个,Win10用户增长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个),拉慢了网速,所以有些人就索性吧Windows Update给关闭了(反正我电脑又没有什么,不装你个补丁会屎哦),也懒得去动手升级Win10了。
4、逆反心理——我本人就是因为这个所以不升级Win10的,前面有说到,Windows Update会在你没有发现的情况下自动下载Win10的升级包,然后自动帮你安装,我之前是睡前把电脑开着刷游戏任务,睡醒以后看到的是win10的欢迎语。。。还有一种人也是逆反心理,就是对抗Win10党,在网上有很多Win10党在炫耀自己用的系统,更有甚者说XP用户是穷,买不起硬件升不起系统,Win7用户傻,有免费的新系统不用用那个年龄差不多7岁的老系统,这样的话会有一些人不爽,原本想好准备升级的了,被你这么一说,我就不升!
5、硬件跟不上的用户——不得不说,确实有些人的硬件跑Win7都非常吃力,但仍然勉强可以运行,这样的用户并不是Win10党口中说的穷,而是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他们认为目前的这个电脑的配置已经够用的了,花钱去升级硬件完全没有必要,毕竟我有钱,但我不任性。
最后说说我个人的观点吧——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微软正在加大对盗版系统(特别针对Win7和Win8)的打击力度。微软作为一家盈利性的公司,为什么会把新的所谓目前最好的系统免费让全世界的人使用,但却打击那些用了很久而且他们口中所说的很LOW的系统呢?这里面绝不是觉得自己的知识成果被夺去那么简单。后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无人知晓,但若是微软真的把盗版系统赶尽杀绝了,然后突然Win10来个回马枪的收费,那当时贪图免费,贪图新鲜的人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2010年,苹果市值首次超过微软,《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这是新时代的开始,也是旧时代的结束。”
现在,微软的市值再次反超苹果,是否可以认为这又是一个时代交替的转折点?
我想是的。
【倒下的巨人】
除非经由记忆,人不能抵达纵深。
要想知道微软是怎么爬起来的,先要知道它是怎么倒下的。
1989年,微软发布了第一版Office,奠定了其北美主要商业软件公司的地位。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95,时至今日,这也是微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产品之一。
凭借Office套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构建了一条足够宽阔的商业护城河,其与英特尔结成的wintel联盟为冉冉升起的PC市场打造了一个“技术封闭+标准开放”的框架,控制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技术迭代节奏,在全球范围内变相“收税”。
早在2000年,微软的市值就冲到6000亿美元之上,而当时仅比微软晚成立一年的苹果的市值还不足200亿美元。也就在这一年,功成名就的比尔盖茨选择急流勇退,将这个庞大的 科技 帝国交给了他的大学好友鲍尔默。
看似平常的一次接棒,却成了微软的第一个转折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微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依然独孤求败,不过产业革命的车轮跑的实在太快了,当鲍尔默还沉浸在PC端无法自拔时,乔布斯已经在酝酿改变这个世界了。
科技 产业的残酷在于,时代从来不会放过反应迟钝的人。
2007年,安卓与iOS的相继问世拉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幕,智能手机开始取代计算机成为新的技术平台,并由此衍生出一个巨大的移动互联生态,苹果、谷歌、Facebook(现改名Meta)、亚马逊等一众 科技 新贵纷纷走上 历史 的舞台。
作为对比,微软却愈发跟不上时代的节拍。
2008年,微软的营收为604.2亿美元,到2013年鲍尔默卸任时,公司的营收仅增长到了778.5亿美元,期间增幅只有28.8%。而同期苹果的营收从2008年的324.8亿美元直接飙升到2013年的1709.1亿美元,增长了4倍还多;亚马逊的营收从199.61亿美元增长到744.52亿美元,谷歌从217.96亿美元增长到598.25亿美元,Facebook更是翻了不止十倍。
2010年,当苹果的营收超越微软时,两家公司的市值完成同步换位。到2013年,微软的市值缩水到3000亿美元左右,而苹果则在反超微软后继续高歌猛进。
领头人是一家企业兴衰的晴雨表。
微软的迟暮不能全怪鲍尔默,但他有逃不掉责任。对于智能手机,鲍尔默曾坚定的认为iPhone没有机会在市场中获得很多市场份额。一念之间,微软偏离了时代的主航向。
一个产业和一项技术的黄金成长期就那么几年,能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被甩开了,当微软想要掉转船头的时候,一切都晚了。2013年对诺基亚的收购是鲍尔默在微软的绝唱,而在他卸任当天,微软的股价大涨7%,华尔街用真金白银为鲍尔默的执政写下了结语。
2017年,微软的市值重新回到6000亿美元大关,距离公司首次达成这一目标已过去十八年。以此为标志,微软的股价坐上了高铁。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9日,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微软以2.49万亿美元的市值反超苹果(市值2.46万亿美元),夺回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宝座,而这一切的根本是一份超预期财报。
财报显示,微软第一财季(2021年7月-9月)总收入为4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大单季增幅。净利润为205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这也是公司单季利润首次超过200亿美元。
【强人的能量】
微软能够重生,一个印度人居功至伟。
2014年,纳德拉接棒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三代掌门人。
作为硅谷的第一代印度移民,纳德拉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求学,毕业后于1992年加入微软。作为老兵,他见证了微软的荣辱兴衰,外界给予他的评价是: 一个具有局外人眼光的局内人。
纳德拉上任后,微软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的大刀阔斧的革新,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思想路线的调整。
鲍尔默时代,微软继承了比尔盖茨“让每一台电脑上都运行微软的软件”的理念,而纳德拉把信条改成了“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
相较于之前将自己锁死在一个有限的生态藩篱中,纳德拉麾下的微软开始重新拥抱这个世界。
上任仅8周,纳德拉就推出了为苹果iPad专门打造的第一版Office套件,随后又出人意料的允许Office进入Windows以外的移动平台,而且还首次以免费的方式推出Windows 10。
鲍尔默将开源技术视为技术产权的癌症,而纳德拉则选择了兼容并包,不仅重新在开源社区GitHub上开立微软账号,而且在2018年完成对GitHub的收购。
曾经对手,现在朋友。
在纳德拉的理念中,微软的终局不应该是一家围绕Windows构建产品线的垂直发展公司,而是一家提供生产力的横向拓展的企业。投射到产品线的调整上就是 逐步扬弃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依赖,确立“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核心战略。
之所以为微软确立了转云的思路,和纳德拉的经历也有直接的关系。
2010年,纳德拉被任命为STB部门的负责人,当时这个部门就已经开始研发云服务项目了,团队代号为“赤犬(Red Dog)”,这便是目前微软最为倚重的Azure的前身。
为了配合整体的战略转型,微软砍掉了“鸡肋”的诺基亚手机部门,并通过大面积裁员的方式缩减成本开支。2015年,微软将原先的五个部门合并整合为3个部门,2018年又宣布裁撤Windows事业部,成立“体验和设备”部门和“云与人工智能”平台。
2016年-2020年,微软的智能云业务从250.4亿美元增长到483.7亿美元,其中云计算核心产品Azure更是展现了极强的业绩爆发力。 今年第一财季,Azure和其他云计算服务增长了50%,远超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纳德拉唤醒了沉睡在PC时代美梦中的微软,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郭士纳拯救IBM之后, 科技 产业中的又一次自我救赎。
时钟可以回到原点,却已不是昨天。
微软王者归来,但已经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那个靠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赚钱的微软。
根据最新的财报,2022财年Q1,公司智能云板块的营业收入达到170亿美元,成为业绩的最大支柱,而囊括了Windows系统、搜索和 游戏 的个人计算板块的营业收入只有133亿美元。
2016年,智能云和个人计算板块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7%和44%,而现在,这一数据变成了33%和29%。
纳德拉执掌下的微软,没有推倒,但已重来。
【 历史 的镜子】
谁是未来的全球市值一哥?
微软市值超越苹果后,外界关于这一结果的分析众多,但有一条逻辑被普遍接受,即: 苹果供应链承压,而微软的线上业务受益于疫情。
短期来看,这的确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但放在更长远的视角,却并非主要矛盾。
苹果和微软的境遇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代宗师》中的一句台词:“人活一世,能耐还在其次,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大的两家 科技 巨头,它们都在各自领域内做到了极致,两家公司最后的比拼结果并非取决于自身,而是所在产业的命运。
历史 是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
如果做一个类比,今天的苹果非常像是二十年前的微软,而微软则与十年前的苹果相似。
苹果像二十年前的微软,首先体现在极强的产业话语权和统治力。
凭借市场份额优势主导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方向,通过严苛的要求倒逼上游进行技术升级。库克领导下的苹果既能重金“包养”供应商,也可以随时“劈腿”新欢抛弃旧爱。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微软和英特尔也曾一度占据了PC市场90%以上的份额,二者联手控制了整个PC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迭代节奏,包括芯片供应商在内的上游企业必须根据两大巨头的节奏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
如此统治力,何其相似,但更大的相似点体现在所面临的产业环境。
当下苹果主导的智能手机已进入尾段创新阶段,并随时面临VR/AR等新计算终端平台的迭代和挑战。
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2017年达到巅峰后单边滑落,至今尚未止跌,另一方面,VR即将迎来1000万台的出货量奇点。未来的某一天,下一代计算机终端平台或许会以超预期的速度完成更新迭代,而苹果很可能面临当年微软的尴尬,就像当时智能手机接棒PC后发生的一切一样。
相比之下,微软卡位的云计算却方兴未艾,像极了十几年前的智能手机。
根据IDC的数据,云计算是目前 科技 领域中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7066亿美元扩大到2025年的1.3万亿美元。
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IaaS市场规模达6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7%,亚马逊、微软、阿里排名前三,且市场还在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在与亚马逊的云计算角逐中,微软的感觉也越来越好,目前36%的增长率远高于云行业28%的整体增长率,这说明公司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
苹果股价近期萎靡,和公司遭受的反垄断调查分不开,如此境遇,二十年前的微软也有相同的感受。
上世纪90年代,微软在做大之后就被反垄断机构盯上了。1998年5月,美国联邦司法部和20个州的总检察长对微软发起了反垄断诉讼,后者一度遭遇被分拆的命运。
而现在,苹果也被反垄断机构盯上了。9月10日,Epic诉苹果垄断案一审判决出炉,苹果App store被要求放开对第三方支付系统的限制。此外,全球各国也都开始组织对苹果的围猎。
过去几十年,随着 科技 产业的潮起潮落,多方势力轮番登台、各领风骚,但终究无法逾越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规律。
2010年,苹果市值首次超过微软,《纽约时报》曾发表评论称:“这是新时代的开始,也是旧时代的结束。”
现在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不是微软造就了时代,而是时代选择了微软。
2018年后,微软的市值曾先后三次向苹果发起挑战,前两次皆昙花一现,微软高估值造成的安全边际低是重要的因素。
而过去两年,微软业绩的高速释放将二者的估值差不断拉近,为这一次的反扑奠定了基础。
微软第一,这次应该稳了吧。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都是美国人。。。。。印裔美国人也是美国人,就像华裔美国人也是美国人一样。
印度不是软件很厉害,是软件外包很厉害,印度没有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不过大家所熟知的WINDOS确实主要是印度人写的,只不过微软拿下之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家对这些不了解而已。
一分为三看待中美印IT互联网行业
总体来说,美国是软件行业厉害、互联网行业也厉害,美国人不论是做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者我们换个话说,就是不管是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应用生态搭建,美国都是当今世界工业水准最高的。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教育和人才引进计划,全世界的顶尖人才都愿意前往美国学习、生活、工作。
我国是传统软件一般,互联网网厉害,这跟我们不善于创新但善于模仿有很大的关系,加上我们国家是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我们在互联网行业采用相对封闭的政策,这就让很多国外的互联网巨头比如Google、Facebook就不能很好的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反过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很好的模式创新,所以我国互联网发展好。传统软件创新难度比较高,因此我们也很难发展起来。
印度是传统软件很强,但互联网一般。印度传统软件很强的原因是印度的外包很厉害,反过来印度采用相对开放的互联网策略,国际巨头进入印度市场之后不受政策的限制,巨头扎根之后,创业公司就很难从这些领域杀出来。因此印度传统软件行业不错,但是互联网行业一般。
印度是软件“富士康”,准确地说是外包厉害
印度的软件行业就跟我们国家的代工厂一样,在性质上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从产业结构来说,软件产业更像是智力密集型企业,而代工领域更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的软件外包厂商,比如大名鼎鼎的TCS、Infosys、Wipro、HCL等等,都是行业里非常著名的,可以说就是软件领域的富士康。
经过40年的发展,印度已经成为美国之外的第二大传统软件生产基地,全世界最大的外包软件生产基地,行业收入规模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金,占到了当年印度GDP的7.5%,这些收入占比中,海外收入占到了691亿美元。
在美国微软、甲骨文、IBM等众多传统软件巨头的影响下,美国软件行业基本上很难诞生太多原创软件巨头,只能尽可能寻求做巨头的外包,做行业的补充,这一点跟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同样由于印度采用的是相对开放的互联网策略,导致了印度很难发展起来自己太多的互联网企业,这一点印度跟除我国之外的国家也类似,Google、Facebook、Amazon等巨头已经在印度很好的扎根,很难杀出一个竞争者。
印度有个大名鼎鼎的IIT、印度擅长培养职业经理人
不是说印度理工真的比美国名校强,但是印度理工的教学体系和美国无缝连接,同时印度理工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师文化,这让印度人在美国硅谷如鱼得水。
印度之所以擅长培养软件和互联网人才,主要还是因为印度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IIT,印度理工是全世界录取率最低的学校之一,在印度有个谣言说,只有没办法被IIT录取的学生,才会去美国的MIT、Stanford、CMU、UCB等著名的IT名校。即使是谣言,这也侧面反映了印度理工在印度人民眼里的地位。
IIT之所以强,主要还是两个因素,印度是全英文授课,甭管人家读音多么怪异,他们的学生都是直接使用英文教材,缩小了跟英美教育的差距。同时IIT有着强大的工程师文化,几乎就是以培养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印度的工程师文化是要远远超过国内的,甚至很多方面比美国还要疯狂,要知道工程师文化在MIT、Stanford已经很强了,但是这一点在印度更为明显。在印度人眼里做工程师,就意味着可以去美国硅谷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不少的印度人眼里,在印度IIT、班加罗尔大学为代表的学校读完本科,接着去美国Stanford、MIT为首的名校读个硕士,最后在去一些商学院拿个MBA的学位,基本上就是沿着工程师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的过程。微软CEO纳德拉、Google CEO皮扎伊都是印度人。
生活在中国的吃瓜群众其实很多时候看不上印度的,但是不得不说在软件领域,甚至IT领域,印度挺厉害的。且不说微软、谷歌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CEO都是印度裔人(这点上就已经领先中国,目前没有华人或者华裔担任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CEO),更重要的是据说美国的软件50%交给了印度外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印度人,美国软件公司会停业。
但是网络上却有另外一种声音,说印度的软件业发达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缺乏巨头公司和顶尖人才
不管是微软还是谷歌,或者阿里巴巴等,都不是印度的公司,而是中国和美国的。而且在顶尖人才这块,不管是谷歌的CEO,微软的CEO,其实都只是印度裔,并不是印度人,说到底已经算是人家美国的了,不是印度的。
印度虽然号称“世界的办公室”,软件业确实非常的发达,服务于世界。但也不要过于拔高,毕竟从事的基本都是一些低端的软件外包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2 .要称霸软件业,不仅是外包,更要看产业链资源
简单讲,想要再软件业领跑全球,必须吸引真正掌握软件核心技术的人才,以及培养或者孵化出像微软和谷歌这样的软件公司。同时对软件业的产业链掌控能力也要够强,比如软件业息息相关的半导体等产业。但实际上,而要完成这些对中国来说都困难重重,更何况印度呢,简直就是难于登天了。
3. 人才外流到美国非常严重
印度确实能够年产数十万软件行业人才,尤其是码农,但是可惜的是,印度并不具备匹配的软硬件欢迎吸纳人才,往往顶尖的人被吸引到美国去了,甚至未来还可能被吸引到中国来。
培养人才和能用到人才是两码事,前些年不也在讨论中国人才外流到美国去,但实际上对着中国经济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有回流了,甚至还将研究院建到美国。但目前印度还做不到,还需要时间。
4. 但并不意味着印度没有优势
尤其是在美国,印度人和印度裔更团结,喜欢抱团作战,这其实是一大优点。
简而言之,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只有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才能培养和留住人才,毕竟教育交通和医疗的配套,甚至是居住环境都和经济实力密切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软件业不能形成气候的根本原因。
上初中那会,地理老师给我说,你们千万不要小瞧印度。实际上,我们中国就硬件厉害,反而没有印度在软件方面的优势。 确实,印度的软件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颇有地位的存在。甚至于,你会发现,微软,谷歌等等CEO都是印度人,并且还毕业于很出名的一所印度学府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
实际上,印度软件虽然在很早之前表现出色,然而现在的印度软件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的优势已经渐渐的消失。
虽然,在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也就在那几年,印度造就了各种软件奇迹。
然而,你必须要看到,印度看似软件出色,实际,印度只是软件外包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有无数个软件产业园,全球各大软件巨头遍布于此,主要承包软件开发业务,这并不是他们软件厉害,只是形成了产业规模。
可是,我可以给你说:
实际上,印度的fosys、萨迪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和HCL技术公司,基本都是印度的外包软件公司,确实他们很强,可惜就像富士康一样,天天在给外国品牌打工而已。 我实在找不到,我熟知的印度软件。
前段时间印度封杀上百款中国的APP沸沸扬扬,很多印度人那时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那么多的常用软件背后居然都是中国血统,印度本土企业居然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不过不得不承认印度的软件产业还是相当具有实力的,但是也只局限于项目外包,至于其他方面则是烂的一塌糊涂。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本土经济依旧非常落后
如果大家对互联网行业关注比较多就会发现,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科技 的进步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比如我们最有优势的移动支付,如果不是4G网络以及手机走进千家万户,那么我们很多人依旧只能使用现金,移动支付也很难发展的起来。
印度国内目前是什么情况呢?从整体上看经济建设依旧十分落后,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还处于没电的地区;不少人还在贫困线附近挣扎,每天只能维持温饱;截止到2019年,印度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也不足30%,买不起智能机的更是占据绝大多数。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脑,那么这也就意味绝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无法成为印度互联网公司的有效用户,
这个因素严重的制约了印度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如果本土企业不能在国内站稳脚跟,并且积累到足够的用户资源以及资金,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向国外发展,这也是其他国家很少有印度软件的重要原因。
印度的人才大量流失
这也算是印度本土网络企业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人才大量的流向国外。据相关数据显示印度是全球人才外流最多的国家,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才流向了国外,并且大部分都不再回来了。人才的流向主要是美国,许多行业巨头内部都有印度高管的身影。
其实这也比较好理解,一个人才如果留在国内,本土的企业基本上没几个像样的,最多也就是把一个外包公司做大做强。如果去国外呢?不止意味着更高的薪酬,并且还有更大的舞台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两者取其一的话,肯定是出国更加让人心动。
不过这也算没办法的事情,现在摆在印度面前的就两条路,选择快速发展本国经济或者是给人才提供足够多的福利政策。不过从目前的形势上印度并没有对人才流失表现出足够高的重视,自然也就对这两条路兴致缺缺。印度的互联网人才如果不想在国内做外包,那就只能出走国外,那么人才流失的现象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印度本土企业缺乏创新
其实从大局上看印度的软件外包虽然每年从国外赚取了足够多的利润,但是也对印度互联网行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软件外包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缺乏创新性。只需要拿到客户的需求,全部按照要求来就完事了,完全没有什么需要创新的地方。印度互联网企业参与外包的数量越多,能够自主研发的企业自然越少,空白的国内市场自然给过其他国外的企业可乘之机。
在印度封禁我国数百款APP后,印度出现了大量的山寨APP,不止在功能上完全相同,甚至连产品的logo都大体一致。比如我图片中展示的就是我们熟悉的茄子快传的山寨版,基本上十多个APP在logo上都没明显变化。能这么没脸没皮的完全复制,也就是没创新性的印度企业能干的出来了。
总的来说印度能出现互联网巨头的概率远小于中国,除非未来印度国内的互联网环境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企业也能更加注意国内市场,否则他们的互联网企业永远都是被外包的打工仔。
印度软件外包业务很多,在美国很多 科技 签证给了印度的IT工程师,微软和谷歌有不少印度的IT工作者。印度软件主要于出口销售。由于大力发展外包软件,本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
常用的软件,windows有印度编程人员参与开发。
印度的软件并不厉害啊,软件设计流程中比较重要的架构和函数库印度都不行,软件相当于盖房子,中国的高级程序员做的是设计、规划、架构方面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做完了,还需要和水泥、需要搬砖、需要垒砖、需要抹灰……这些工作谁来做呢?当然就交给印度的程序员来做。
为什么印度人搬砖会发达呢?全靠欧美给印度定向做的产业转移,把软件搬砖业外包给印度来做,而且是给印度的班加罗尔做,其它地区的人民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即便如此印度人干得也并不怎么样。从产品角度来说,苹果的iOS和Mac OS外包给印度人开发之后bug满天飞,被用户戏称为咖喱味系统。从答主本人的生活经验来说,印度码农简直就是灾难,代码写得一点都不标准,维护难度直接上天,沟通又十分困难,操着奇怪的口音,态度又十分懒散,发他们邮件,从来没有当天回的,拖个二三天不是个事,即便联系上了也是各种扯皮,说真的,印度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没有契约精神的种族。
至于在硅谷的地位,例如在微软,写程序的不是代码写得好就行了,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和团队成员沟通并且向上级主观解释自己工作价值的任务。阿三哥程序员代码写的虽然不怎么样,但人家阿三哥能够在职业上一心往上爬,会表达会展现自己,而且非常抱团和排外,只要有一个阿三混到了高层,马上手下就会全部变成阿三。阿三的IT工程师编程能力不强没关系呀,人家只要会和上面的高层领导做好沟通,然后按照理解把这些任务具体分配给底层的码农去完成就OK。
很多人对印度的印象就是脏乱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的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极其出色。
据相关数据统计:硅谷的工程师中三分之一的都是印度裔,美国的高 科技 公司中有7% 的总裁就是印度人。
全球500强的企业中,印度籍的CEO是外籍CEO中数量最多的。包括谷歌、微软的CEO。而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硅谷公司的比例是15.5%。
印度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之一,只是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都去了美国硅谷深造。
印度的软件公司,大多都是外包,从事着软件外包的工作。比如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中很多部分都是印度人开发完成的。也就造成了印度软件的落后。
印度比较大一点的软件公司有Infosys、萨迪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和HCL技术公司等。但是其软件产品却是不怎么出名。
正好对你这一行比较了解。
印度的IT行业比较发达,而且例如新加坡、美国很多IT企业的高管、部门的Leader也都是印度人。印度人一个特点是无论英语说的怎么样,非常敢说,而且比较抱团。
再说说印度的IT,他们贫富差距比较大,这个行业也是比较赚钱,而且能往外走的行业,所以有些大学生甚至高中生会参加IT的培训。学习努力刻苦。但他们开发软件的效率不如中国,一个很小的需求要很多天才能完成。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速度是远远快于他们的,无论是从电商还是从社交等方面的软件来看。
那常用的软件中国人用的比较少,他们的软件开发的交互体验,不一定适合中国本土的用户。
印度是软件服务业发达。
windows等美国软件或许就有印度程序员编写的代码,但windows并不属于印度软件。以程序员身份进入软件公司编写软件代码,和作为公司老板经营一个软件品牌,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国内确实没有见过印度品牌软件。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本身有很强的it需求,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都是由中国本土it企业完成,没印度什么事。
印度所谓的软件业其实就是欧美软件公司的苦力,干最脏最重最没技术含量的活。
win11并非是印度人开发的,Windows 11是由微软公司(Microsoft)开发的操作系统,应用于计算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只是目前微软公司有不少印度员工。
Windows 11于2021年6月24日发布,2021年10月5日发行。Windows 11提供了许多创新功能,旨在支持当前的混合工作环境,侧重于在灵活多变的全新体验中提高最终用户的工作效率。
微软公司目前的CEO(截至2021年12月)萨提亚·纳德拉是印度人,因此微软公司有不少印度员工,但不存在Windows 11是印度人开发的说法。
Windows 11的发展历程:
2021年5月25日,在微软Build 2021开发者大会上,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透露,Windows将迎过去十年最重大的更新之一;将会在6月24日公布“下一代Windows”(Next generation of Windows)。
2021年6月24日,微软正式推出Windows 11系统。这是微软近6年来首次推出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
2021年6月28日,微软开始向Dev通道推送Windows 11预览版。
2021年8月31日,微软宣布Windows 11正式版于10月5日开始为符合条件的Windows 10设备推送升级。
2021年9月26日,微软发文称,Windows Update对Windows 11中的更新引擎进行了优化。当有更新可用时,Windows 11会将新软件包与计算机上已有的软件包进行比较,只从服务器下载必要的部分,从而减少大约40%的更新大小。
2021年10月5日,微软宣布Windows 11全面上市,适用于预装Windows 11的新设备和符合条件的13亿台Windows 10设备升级(分阶段推出,时间因设备而异)。
印度人做的windows 第一版
Windows的大部分则归于Office的领导者,印度人EVP Rajesh。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